-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注射低分子肝素致皮下出血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注射低分子肝素致皮下出血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摘要】 本文选取本科200例使用注射低分子肝素住院患者, 采用自身对照法分析注射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导致皮下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通过比较, 改良方法注射后疼痛程度、瘀血情况明显减少, 总之, 正确的操作和规律轮换间隔注射是避免皮下出血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注射用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皮下出血;预防措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1.135
低分子肝素是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一种新型的抗凝药物, 与其他肝素相比, 生物利用度高、抗凝作用强、副作用少等特点, 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主要是预防血栓疾病、治疗血栓疾病及血液透析预防血栓形成。低分子肝素注射液是由普通肝素解聚制备而成的一类分子量较低的肝素的总称。常见的低分子肝素注射液有:依诺肝素钠注射液, 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 达肝素钠注射液等。使用于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目的是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性疾病和血栓的形成, 本文是注射低分子肝素预防血栓的形成[1]。它通过抑制凝血因子和凝血酶来发挥其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皮下注射后主要是注射部位的皮下出血[2]。本科主要应用于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8月本科200例使用注射低分子肝素住院患者, 其中心绞痛患者112例, 心肌梗死患者88例, 其中男102例, 平均年龄61岁,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428次。女98例, 平均年龄63岁,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372次。入院时首先询问过敏史及疾病史, 然后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 均正常范围内。在药物使用过程中, 严密观察注射部位有无不良反应的发生如:瘀血、硬结及疼痛。
1. 2 方法 选用200例住院患者自身对照方法。每天注射2次(Q12 h), 相同人员、不同时间, 选择同一部位不同位置、不同的方法注射, 连续7 d。注射前首先对进行患者药理知识宣教。早:利用传统方法皮下注射注射。让患者半坐位或平卧位, 选取腹部为注射部位, 取出注射用低分子肝素针, 排气后左手食指和拇指间距5 cm绷紧注射部位的皮肤, 右手持针30~40°进针, 然后缓慢推注, 迅速拔针, 嘱患者用棉球按压注射部位5 min。晚:利用改良注射方法。常规消毒后左手食指、拇指以5~6 cm距离捏起患者腹部皮肤呈一皮皱, 右手以握笔试持针, 在皮邹顶层垂直进针, 针头刺入皮肤0.5~1.0 cm深, 回抽无回血后, 缓慢推注药物, 皮肤在注射全过程保持皱褶状态, 注射完毕后针头在皮肤内停留3~5 s, 让余滴药液在皮下组织充分吸收, 拔针后嘱患者或家属按压注射部位10~15 min, 按压力度以下陷1 cm皮肤为准[3]。
1. 3 注射部位的特点 此药是抗凝作用, 半衰期是12 h, 注射2次/d, 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 首先是腹部注射, 因为腹部注射面积大、皮下脂肪厚, 腹壁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且皮下有相对恒定的温度, 药液吸收比较快, 也不受运动的影响等特点。应选择以腹部脐上5 cm脐下5 cm为上下边界, 左右锁骨中线内外5 cm, 避开肚脐1~2 cm左右为注射部位, 每天交替注射部位。
1. 4 规律轮换部位间隔注射法 根据腹部做正方形(避开肚脐1~2 cm), 左右交替注射, 从左到右、自上而下顺时针轮换注射部位, 每次注射后做1个标记, 两次皮下注射点间隔距离在3 ~5 cm, 为了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不能在皮肤破损、皮下硬结、手术瘢痕、有斑或痣的地方注射。
1. 5 注射部位观察 每次注射完必且正确按压5~10 min后, 观察注射部位的情况, 如於癍、出血等不良反应, 询问患者的疼痛程度, 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2 原因分析
2. 1 注射部位 传统皮下注射部位主要在上臂三角肌外缘、腹部这两个部位, 由于上臂宏三角肌的外缘, 注射面积相对较小、皮下脂肪层相对薄、皮下组织很薄、易刺入肌肉层、肌层毛细血管丰富, 同一部位长期注射可出现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硬结形成, 注射针头易穿透脂肪层进入肌肉。而腹壁皮下注射吸收好, 可以减少瘀斑硬结的发生, 又因皮下脂肪丰富、毛细血管少, 药物吸收性好。
2. 2 注射角度和深度不当 皮肤浅筋膜区分布较丰富的神经和血管, 进针过浅或针头斜着刺入皮肤, 造成针头损伤区域扩大易引起疼痛, 加之内外穿刺点不在同一位置, 易造成皮下出血, 使其瘀血。进针角度过大, 会使针头进入肌肉层, 药液随之被推进肌肉层, 由于肌层的毛细血管网少, 药物吸收差易形成血肿, 机化后易形成硬结。腹部垂直进针从而可减少皮下损伤面积。垂直进针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法国北极科研战略分析及对中国启示.doc
- 法国吸引外国学生八项新措施.doc
- 法国双轨制高等教育体制形成及启示.doc
- 法国国歌马赛曲中文译本人际意义分析.doc
- 法国国民阵线兴起探究.doc
- 法国国际关系研究述评.doc
- 法国在北极地区利益维护及其启示.doc
- 法国大学校办学特色及其成因探析.doc
- 法国大学治理变革调适策略.doc
- 法国大革命对中国改革启示.doc
- 注射告知卡在门诊患者中应用体会.doc
- 注射型唑来膦酸盐对骨质疏松影响.doc
- 注射填充术在面中部深层脂肪区域应用方法和意义.doc
- 注射式热牙胶根管充填中应用封闭剂对根管表面温度及充填后根端微渗漏影响.doc
- 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结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疗效观察.doc
-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应用.doc
-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对慢性鼻―鼻窦炎术后黏膜恢复影响.doc
-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巴曲酶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疗效观察.doc
-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研究疗效及安全性探讨.doc
-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机制生物分子网络研究.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