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夜莺颂中情感因素
浅析夜莺颂中情感因素
摘 要:约翰?济慈是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他短短二十六年的人生中,却留下了不朽的卓越作品。他的许多诗篇属于英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成品之列,他的发展在文学史上是罕见的,每一变化都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因素,感人最深的是《夜莺颂》。诗人悲惨坎坷的人生经历和该诗中绝美的浪漫情调的矛盾性决定了《夜莺颂》的永久生命力。
关键词:济慈;现实;情感;《夜莺颂》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4)11-0211-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4.04.059
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诗人用成熟的艺术技巧、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高度集中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贯穿于欧洲18世纪到19世纪中叶的浪漫主义文学为这个世界带来很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诗人济慈就是其中之一,一位用诗歌描绘情感世界的人。英国湖畔派诗人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 1770~1850)说过:所有的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可以理解为,诗源于情。本文通过结合新批评理论对济慈的经典作品《夜莺颂》进行浅析。在诗歌的分析过程中,笔者将遵循原诗的结构并结合诗中的具象与意象进行分析,同时以解读和提炼不同的情感为目的。
1 . 现实中的济慈
约翰?济慈(John Keats, 1795~1821)18世纪末至19世纪杰出的英国诗人,也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之一。济慈出生在社会底层而又受过高等教育。他曾当过药剂师,后来发现了兴趣所在就放弃医药职业专心创作诗歌。济慈二十六年的生命中整个写诗的时期不过六年,但就是这六年造就了他浪漫主义诗人伟大的地位并被后人称颂与推崇。
济慈在各个人生阶段的经历也造就了他在诗作中对情感的把控和传递。“他重要的情感经历按时间大致可分为几个时期”(Brown, 2007: 183)。1804年父亲坠马身亡,几年后母亲又去世撇下四个年幼孩子给祖母照顾,孤独和无助充斥着他的童年以及青年时期,十九岁时祖母的过世使得这个家庭彻底地破碎。1815年二十岁的济慈在伦敦一家医院进修医学外科,从事医疗工作常常要面对的是“死亡”。一年后他拿到药剂师执照,但不久后他就投身于诗歌创作。在医院的这段经历让他对死亡和人生有了更深的认识。1818年他照顾患肺结核的弟弟,年底弟弟去世。之后他就搬去汉普斯特郡,也是在那里遇见了“爱情”,最终不圆满的爱情。1819年,济慈在罹患肺结核后去意大利疗养,于1821年客死他乡,结束了他二十六岁的生命。这些经历很难带给一个人太多的积极的影响,而济慈对死亡的敏感会让人认为他是悲观、阴郁的,但是他在处处刁难他的生活中,遇到过爱情、坚守着友谊、完整着生命、追求着真和美,这难道不是更可贵吗?像《夜莺颂》描写的,从大自然中得到的幸福感、爱情和友情造就了他的诗歌。济慈认为,“脱离了自然我们将一事无成,同时我们需要无条件地遵从自然法则,和自然有机地结合我们才能从自然中感受到幸福”(王永光,2008:15)。他把友谊放在很高的地位,胜于自然给他带来的愉悦,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会创造更多思想的火花和欣喜。《初读查普曼译荷马史诗》写于1816年的夏天,“济慈的朋友克拉克(Charles Cowden Clark)借到了一本古本的查普曼(George Chapman)译的《荷马史诗》(该英译本出版于1598~1616年间),请济慈来读,他俩一同读了一夜。济慈读得极高兴,天亮才离去,到克拉克吃早饭时济慈已经写好了这首十四行诗给他读”(周珏良,1983:37)。这首诗的主题是发现新天地的狂喜,从向往到实现朋友带给他的惊喜让他一夜完成了这首诗。《亮星!但愿我像你一样坚持》是写给他的未婚妻芳妮(Fanny Brawne)。他们从相互爱慕到订婚这期间有些波折,有一些评论者认为,芳妮对济慈有点三心二意,以至于济慈总是担心她离开自己,更多人认为,事实上并非如此。原因是,1819年冬,芳妮和济慈订了婚,成了他正式的未婚妻,想来她也是喜爱济慈的;其次,那一段时间财务拮据困扰着济慈――事实上济慈从来就没有富有过,他的许多书信里的第一句话都是向朋友借钱。既使这样,他作为家中的长子,在分配家产时,他把一切都给了他的两个弟弟乔治和汤姆,自己一文不名。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和芳妮结婚几乎是不可能的;最后,济慈是一个诗人,一个异常敏感的诗人,即使芳妮并没有要离开他的意思,济慈也总是忐忑不安。在济慈病情严重要去意大利疗养之时,他写下这首诗,表达出爱情曾带给他的巨大喜悦和希望,但最终这段感情还是未能圆满。
2 . 诗中济慈
新批评对形式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影响从19世纪30年代一直延续至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