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中家训关于家庭伦理教育作用.doc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中家训关于家庭伦理教育作用.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中家训关于家庭伦理教育作用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中家训关于家庭伦理教育作用   摘要:   家训是传统宗法制度的产物,就其思想内容来说,具有与儒家思想的一致性、宗法性、归束性、和谐性等特点,内容涉及教子、处事、治家、为官等人生的各个方面。文章以《郑氏规范》为例,探讨了家训的思想内容,指出家训对现代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家训;《郑氏规范》;伦理教育   一、家训的内涵   “家训”一词,最早出现在《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髫龀夙孤,不尽家训。”但最先以“家训”为名的书则是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家训,又称家规、家法、家诫、家范、家仪、庭训、庭浩、内训等。“训”,即训诫、训导。《辞海》中这样解释:“家训,父母对子女的训导。”《中国家训史》中定义如下:“家训是指父祖对子孙,家长对家人,族长对族人的直接训示,亲自教诲,也包括兄长对弟妹的劝勉,夫妻间的嘱托,后辈贤达者对长辈,弟对兄的建议与要求,就其所寓的教育,启迪意义来说,也不可忽略。”   家训是传统宗法制度的产物,它的产生与发展与家庭、家族的发展密不可分。就其思想内容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与儒家思想的一致性   家训产生于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因而作为这一时期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家训也打上了深深的儒家思想的烙印。我们可以说,传统家训是儒家思想文化的体现,儒家教育思想是传统家训的本质。   2、宗法性   宗法制度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结构和中国文化都造成了重大影响,它让中国父系世系原则广泛实行;让家族制度长盛不衰;让中国出现了“家国同构”。正因这样,宗法关系更渗透到了社会各个方面,从而掩盖了阶级关系和等级关系,也从根本上维护了封建统治的秩序。传统家训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补充和延续,他能担当起维系家庭或家族的团结与未定的责任,起到巩固和延续这种宗法制度的作用。   3、规束性   家训在传统社会里跟“国法”一样在家庭或家族内部对其全体家庭或家族成员都有着一定的约束性。但是这种形式的约束跟法律也不是完全相同的,最主要的区别就表现在法律具有强制性,而家训则更类似于我们现在所讲的行为道德规范,具有非强制性的特征。也就是说,家训的规束性是家训存在的重要基础。   4、和谐性   家训中也不乏夫妻平等相爱、尊老爱幼、和睦亲邻和奉献社会的追求和人生理念。这些思想无不体现着对于和谐家庭目标的追求。家训中存在的这些德育思想,对于我们如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家庭,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有着宝贵的借鉴价值和启迪意义。   二、家训的内容   家训的内容涉及人生的各个方面,以《郑氏规范》为例,其主要涵盖了教子、处事、治家、为官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1、教子之术   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对子孙后代的教育,而绝大部分家训的创作目的都是围绕着教育子孙后代而展开的。《郑氏规范》中写道:“延迎礼法之士,庶几有所观感,有所兴起。其于问学,资益非小。若?W词幼学之流,当稍款之,复逊辞以谢绝之。”“子孙自八岁入小学,十二岁出就外傅,十六岁入大学,聘致明师训饬。必以孝悌忠信为主,期抵于道。若年至二十一岁,其业无所就者,令习治家理财。向学有进者弗拘。”“子孙处事接物,当务诚朴,不可置纤巧之物,务以悦人,以长华丽之习。”《郑氏规范》认为应当树立远大的志向,修身养性,能够多向贤能之人学习,鼓励子弟多读书,这是儒家思想的一种常见的行为模式。   2、处事之学   处事之学也是《郑氏规范》比较重视的方面,它主要侧重于教育子女如何处世以及如何待人接物。这其中涉及的内容特别宽泛,主要包括克己奉公,救难济贫,助人为乐,清廉自守,友善亲邻,报国恤民等方面的内容。例如:“立义冢一所。乡邻死亡委无子孙者,与给??椟埋之;其鳏寡孤独果无自存者,时?Q给之。”“里党或有缺食,裁量出谷借之,后催元谷归还,勿收其息。其产子之家,给助粥谷二斗五升。”“桥圮路淖,子孙倘有余资,当助修治,以便行客。或遇隆暑,又当于通衢设汤茗一二处,以济渴者。自六月朔至八月朔止。”   3、治家之道   治家之道,就是探讨如何处理家庭关系和家庭事务的方法。家庭关系主要包括:夫妻关系、兄弟关系、长幼关系等三种关系。   主要观点是夫义妇顺,兄友弟恭,父慈子孝。例如:“为家长者当以诚待下,一言不可妄发,一行不可妄为,庶合古人以身教之之意。”“择端严公明、可以服众者一人,监视诸事。四十以上方可,然必二年一轮。有善公言之,有不善亦公言之。如或知而不言,与言而非实,众告祠堂,鸣鼓声罪,而易置之。”“造二牌,一刻“劝”字,一刻“惩”字,下空一截,用纸写贴。何人有功,何人有过,既上《劝惩簿》,更上牌中,挂会揖处,三日方收,以示赏罚。”“听,听,听,凡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妻者必敬其夫,为兄者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