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历史变迁对其文学影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沈阳历史变迁对其文学影响

沈阳历史变迁对其文学影响   [摘要]古代沈阳有着丰富而活跃的文学态势。沈阳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其地域特点有着密切关联。本文通过对古代沈阳城市发展历程的梳理,确认其空间维度,指出沈阳古代文学是地域文学和区域文学两者相结合的产物,其发展受到沈阳地域特点的重要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   [关键词]沈阳;古代文学;地域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沈阳城市历史不长,却有着丰富活跃的古代文学发展态势。沈阳的古代文学与其特殊的地域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梳理沈阳城市发展轨迹,明确其古代文学存在的时空维度,在此基础上去审视沈阳地域特点对其文学发展的影响,这是沈阳古代文学研究的根本立足点。   一、沈阳的历史变迁   沈阳古代城市的历史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大约在公元前300年,燕国设立了北方五郡,沈阳地区属其中的辽东郡,虽然“战国之燕,开拓东北,因置辽东辽西等郡,实为东北区域置郡县之始”[1],但此时它还仅是具有军事意义的边障侯城。此后,汉代增拓“朝鲜四郡”,其中包括“侯城”(今沈河区老城)、“高显”(今苏家屯区魏家楼子古城)、“望平”(今新城子区尹家古城)和“辽阳”四县(今沈阳辽中茨榆坨乡偏堡古城),南北朝时期高句丽政权治下的“盖牟城”(今苏家屯区陈相屯东北的塔山山城),隋代在辽东设立的“通定镇”(今沈阳新民辽滨塔古城),唐代在此基础上设立的辽东第一州城“盖牟州”,同样都是着眼于其军事地位。可见,当时的沈阳地区还没有具有政治、经济、文化意义上的城市地位。这是沈阳城市发展的第一阶段。   辽金元明时期,沈阳地区的城市地位提升很快。辽太宗天显二年(928),东丹王耶律倍南迁,设立了沈州。辽兴宗重熙二十四年(1055),沈州设立了州学,修建孔子庙,颁五经,并设置了博士、助教等专业教师职务。金世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沈阳地方设立了官学。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沈州路设儒学教授一人,学正一人,蒙古教授一人,医学和阴阳学教授各一人。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沈州安抚高丽军民总管府与辽阳安抚高丽军民总管府合并,称之为沈阳等路安抚高丽军民府。“沈阳”之名自此始,乃两个总管府各取一字之义。此后,沈阳中卫于明代洪武十九年(1386)设立,闵忠又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重修了沈阳城,扩大了沈阳的城市规模,强化了沈阳的城市功能。此后,“正统二年都御使李?F奏设”[2]儒学,有儒学教授和训导等职务,嘉靖十三年巡按御史常时平又修建了蒲阳书院。这些设施大大提高了沈阳地区的文化教育水平,提升了沈阳地区的政治、文化内涵。这是沈阳城市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但这个时期沈阳的城市功能主要还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军事战备基地,如辽景宗为了征伐高丽,派萧道宁于乾亨三年(981)出任沈州昭德军节度使。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为了征伐日本,沈州同样起到了军事基地的作用。在明代,沈阳城的主要功能也是在军事方面,甚至居民中军队人数多于普通百姓。二是移民安置场所,如太祖神册六年(921)十二月安置被掳掠的檀州和顺州的汉族人,天赞三年(924)耶律阿保机将蓟州人口迁徙到辽州(今新民公主屯乡辽滨塔村)。元代的沈州更是安置高丽降民的重要地点。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沈州安抚高丽军民总管府与辽阳安抚高丽军民总管府合并,称之为“沈阳等路安抚高丽军民府”。“沈阳”就是两个总管府各取一字之义。   不过这个时期沈阳城市地位有了更大的提升,一个重要的体现是出现了以沈阳地区作为籍贯的历史人物。如辽代天祚帝的宰相沈州人张琳,金代出身于沈州的诗人刘泽、刘光谦父子,他们在政治、军事、文学等领域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清代,沈阳城市有了更高的历史地位。后金天命十年三月初四(1625年4月10日),努尔哈赤作出迁都沈阳的决定。《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了其迁都的理由:   沈阳形胜之地,西征大明,从都尔鼻渡辽河,路直且近;北征蒙古,二三日可至;南征朝鲜,自清河路可进。沈阳浑河通苏苏河,于苏苏河源头处伐木,顺流而下,材木不可胜用。出游打猎,山近兽多。且河中之利,亦可兼收矣。吾筹虑已定,故欲迁都,汝等何故不从? [3]   努尔哈赤从军事和经济、政治多方面综合考虑,坚决选定沈阳作为都城,这为沈阳成为东北地区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天命十一年(1626),皇太极继承汗位不久就开始改造沈阳城,城市规模为周长九里三百三十一步,改明代的四门为八门,重新确定了城内各区间的功能,这些大大改善了沈阳的城市面貌。天聪八年,皇太极诏令以满语称沈阳为“穆克敦”,汉译为“天眷盛京”,简称“盛京”。顺治元年(1644)十月,顺治帝在北京即皇帝位。顺治二年(1645)六月明确了沈阳的陪都地位。顺治十四年(1657)四月,又设立了奉天府,实行旗民分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