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docVIP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进行治疗的临床情况和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1年10月~2014年07月以来,在我院进行门诊治疗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14例,依据抽签法将患儿进行平均分组,即对照组57例患儿,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57例患儿,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进行治疗,并就两组患儿的临床诊治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96.49%)和不良反应率(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78.95%,10.5%),组间比较的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进行临床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因此,它是一种有效、安全、理想的临床诊治方法。   关键词: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临床效果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也是人们常说的“感冒”,是儿科临床上极为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1]。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喷嚏、流涕、鼻塞、咳嗽、发热、咽部疼痛、食欲不振、呕吐、乏力等[2]。本文选择2011年10月~2014年07月之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14例,将患儿按照抽签法随机的划分成平均的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57例患儿。分别采用常规方法和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进行临床治疗,并对比、统计和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诊治效果。现将详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0月~2014年07月期间,在我院儿科门诊进行治疗的114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患儿年龄大约为1岁~1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8±2.1岁;女性患儿51例,男性患儿63例;病情程度中,重度患儿31例,中度患儿55例,轻度患儿28例。将114例患儿依据抽签法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其中:对照组患儿57例,年龄大约为1岁~1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1±1.8岁;女性患儿23例,男性患儿34例;病情程度中,重度患儿14例,中度患儿25例,轻度患儿18例。观察组患儿57例,年龄大约为3岁~1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8.7±2.3岁;女性患儿28例,男性患儿29例;病情程度中,重度患儿17例,中度患儿30例,轻度患儿10例。经过临床诊断,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流涕、鼻塞、发热、咳嗽、腹泻、咽喉肿痛等症状,符合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确诊标准,且在年龄、性别、病情、症状表现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性不大,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方法对患儿进行临床诊治。具体方法为:给予患儿口服利巴韦林(通用名:利巴韦林颗粒;生产商家:湖南千金湘江药业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进行治疗,其剂量为3mg/kg~5 mg/kg/次,3次/d,连续用药3d~5d。   1.2.2 观察组 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患儿进行临床诊治。具体方法为:给予患儿口服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生产商家:江苏济川制药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进行治疗,其剂量为①1~3岁患儿,2g~3g/次,3次/d;②4~6岁患儿,3g~4g/次,3次/d;③7~9岁患儿,4g~5g/次,3次/d。连续用药3d~5d。   1.3 评价标准   1.3.1 痊愈 患儿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24h,且咽喉肿痛、咳嗽等临床体征、症状基本消失;   1.3.2 显效 患儿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为24h~48h,且各种临床体征、症状均有明显的减轻;   1.3.3 有效 患儿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为48h~72h,且各种临床体征、症状均有所缓解;   1.3.4 无效 患儿体温无减退,各种临床体征、症状无改善;   1.3.5 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病例数*100.0%[3]。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14.0软件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情况和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并采用X?检验。当P<0.05时,则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分析   统计学对比显示,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95%(45/57),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9%(55/5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的差异性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对照组   观察组   X?值   P值   例数(n)   57   57   ―   ―   痊愈(n,%)   18(31.58)   29(50.88)   4.380438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