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法和谐不同解读
对法和谐不同解读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法治是近几年法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中国古代是否存在类似于西方的自然法思想,是我国法史研究领域颇具争议的论题。本文试图从老子与西方自然法对如何建立法和谐秩序这一问题的回答入手,分析老子法自然思想与西方自然法思想对此所寻求的对策异同,批判地理解两者法律思想的区别与联系。
[关键词]法和谐;老子法自然思想;西方自然法;实在法
[中图分类号]D92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08)06-0182-04
汪 琳(1973―),女,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法理学、民商法学研究。(江西南昌 330022)
如今,在法学领域,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法治成为研究的热点论题。本文拟从老子法自然思想与西方自然法思想的比较,分析两者对于法和谐的不同解读及对法和谐的共同价值追求,以求教于同仁。
一、法和谐释义
释义法和谐,需首先解释“和谐”一词,有学者以中文拆字的方法来诠释“和谐”,“和”=禾+口,“谐”=言+皆,因此“和谐”就是人人有饭吃(有粮食入口),人人有言论自由。这是一种形式意义非常明显的、并不科学的解释,但因为与社会的公平价值相吻合,所以这一解释也得到不少人的推崇,在汉语词典上,和谐一词有四种释义:其一,和睦协调。(汉)郑玄笺:“后妃说乐君子之德,无不和谐。” 其二,指使和睦协调。(宋)司马光《瞽叟杀人》曰:“所贵於舜者,为其能以孝和谐其亲。”其三,谓配合得匀称、适当、协调。《晋书?挚虞传》曰:“施之金石,则音韵和谐。” 其四,和解、和好相处。《魏书?萧赜传》曰:“初为太子时,特奢侈。道成每欲废之,赖王敬则和谐。”
现在一般将和谐理解为融洽、调和。如:音调和谐、和谐的。此外网络环境下还有对此词的引申用法:动词,表示修改、删除、惩罚或禁止访问。
学者对和谐的阐述、论述很多,较为典型的有如下几种观点。张岱年先生认为:“和谐涵括四方面:一相异,即非绝对同一;二不相毁灭,即不相否定;三相成而相济,即相互维持;四相互之间有一种均衡。”[1]这一观点对和谐的概括很辩证并非常精到、全面。茅于轼教授认为,和谐社会就是每个人都能和谐生活,没有社会冲突或是用比较和平的方法来解决冲突。而法之和谐旨在建设和谐的法秩序。
在哲学上,和谐是以差别和对立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了矛盾和差异(不和谐),和谐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和谐与不和谐是一对矛盾体,和谐是矛盾的同一性,是一种平衡协调、对立合一的均衡状态。和谐是一种最为复杂、最为完美的自组织系统,无论是物理领域、生物领域还是社会领域和思维领域,都潜藏着和谐的灵魂。和谐是一种秩序,在这一秩序中,万物平等、互助共存。从经济学视角看,和谐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均衡状态,这要求在不损坏他人利益的前提下,按照价格机制来追逐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法律就是一种秩序,而这种秩序是否和谐则是法律是否为良法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在人类共同生活中,人们宁可容忍有问题的、不符合目的的或者根本就是‘不公正的’法律规则的存在,也不愿意看到完全失去法律控制(没有法律判断)的状态。在那些由于没有规则约束而发生混乱,并完全失去法律控制的地方就是这样。混乱有时比有组织的暴政更不人道,更难以容忍。”[2]“凡是在人类建立了政治或社会组织单位的地方,他们都曾力图防止出现不可控制的混乱现象,也曾试图确立某种适于生存的秩序形式。”[3]
将和谐的价值引入到法的价值体系中,我们称之为法和谐或法之和谐。李龙教授认为:不管法的哪一种价值,其实都是一种和谐状态,或者说“和谐”是法的综合价值。和谐的对立面是失衡,法律所追求的公平、正义、平等、自由和秩序等等,都为要达到权利的均衡而矫正失衡的状况。[4]
本文认为法和谐,是指法之和谐秩序及法之和谐价值,法和谐应贯穿于整个法领域,从公法到私法;从实体法到程序法;从立法、司法、执法直至守法各环节相互协调地联系在一起;此外,法之和谐价值应是法与公平正义、法与效率、法与道德、法与社会、法与自然等其他法价值之和谐共存。正如何志鹏博士所提出的:和谐作为法的价值,不能够被其他的价值因子所包容,而必须与其他价值因子相并列,其间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共同成为法律规则和法治社会的目标。法律所确定的秩序应为“和谐”的“秩序”,只有和谐的秩序才可能是恰如其分的自由的秩序、正义的秩序、有效率的秩序。
二、法律虚无主义:老子的法自然思想及其对法和谐的追求
老子是我国古代法律虚无主义的典型代表人物,老子的法自然思想与西方自然法思想存在明显的区别。有学者认为老子的思想是我国自然法思想的渊源,而另有学者却反对此说。
“天人合一”的思想早就提了出来,认为金、木、水、火、土五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