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VIP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PAGE PAGE 16 单元质量检测(六)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基础巩固(21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早实(结果实)      驼业种树(以……为业) 养人(民,百姓) 故病且怠(有病) B.城郭(外城) 舍瑟而作(起身) 知方(是非准则) 宗庙会同(诸侯相见) C.逆旅(迎) 凭几学书(读书) 群季(指弟弟) 雨泽下注(向下) D.饥馑(五谷不熟) 运穷福艾(停止) 燕坐(通“宴”) 瞻顾遗迹(瞻仰,回忆)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传其事以为官戒也/以吾一日长乎尔 B.儿之成,则可待乎/他日汝当用之 C.因之以饥馑/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宗庙之事,如会同 B.夫子喟然叹曰 C.故乡人号之“驼” D.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词类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②使不上漏 ③风乎舞雩 ④鼓瑟希 ⑤驼业种树 ⑥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⑦前辟四窗 ⑧乳二世 ⑨东犬西吠 ⑩雨泽下注 A.①②⑦⑨/③④⑧/⑤⑥⑩ B.①②⑦⑨⑩/③④⑤⑥⑧ C.①②⑦⑨⑩/③④⑤⑥/⑧ D.②⑦⑨⑩/①③④⑤⑥/⑧ 5.下列文言句式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②吾又何能为哉 ③大块假我以文章 ④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⑤其制稍异于前 ⑥故不我若也 ⑦不吾知也 ⑧异乎三子者之撰 ⑨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A.①⑨/②④⑧/⑥⑦/③⑤ B.①⑤/②④⑦/③⑨/⑥⑧ C.①⑨/②④⑥⑦/③⑤⑧ D.①③/②④⑧/⑤⑥⑦⑨ 6.名句默写。(6分) (1)幽赏未已,高谈转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五之夜,明月半墙,____________,风移影动,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鉴赏(5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 “体贴”——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特质 张再林 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际上说的就是这种“体贴”,这是被称为儒家金规则的所谓“恕”之道。按明代学者杨复的解释:“恕者,如心之谓,人己之心一如也。”故“恕”即将心比心,以心度心,也即我心与他心的交流与沟通。然而,在这里,我却宁愿使用“体贴”这个词。在我看来,我与他人的真正交流与沟通,与其说是一种“心思”的运用,不如说是一种“身体”的践履;与其说是一种人心思的“移情”,不如说是一种人生命的“互动”。 我们中国古人更多的是通过“身体语言”,通过“体贴”这一方式和人打交道的。医生给人看病,不是辅以诸如血压计、X光机等仪表仪器,视病人为“看的对象”,而是贴入对方的身体,即所谓的“望、闻、问、切”,调动自己身体的一切感觉器官与病人身体直接接触,以期使自己的生命与病人的生命融为一体,并在这种生命的一体共振中把握病人的所患所疾,所痛所苦。这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这种全身心的投入,也说明了为什么医生自身的“麻木不仁”成为医家之大忌,说明了中医为什么可以运用气功进行生命互植的“介入疗法”,因为在这里,医患双方业已形成一种无间尔我、情同手足的生命共同体。 医患关系是如此,其他的一切人际关系也不例外。中国古人所谓的“道之以礼”,通过“礼”来和他人进行交往就是雄证。“礼”就其原初义而言,与其说是今人所理解的一种专制社会中旨在强化一种统治的等级森严的行为规范,不如说是一种生命共同体中旨在促进人们之间亲和的“身体语言”,它同样是古人的“体贴”的行为方式的一种具体体现。故《论语》中的“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体现了年少者对年老者的体贴,“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则体现了生者对死者的体贴。在这里,人的一举手一投足,身体的一个姿态,脸部的一个表情,已不再是纯粹做作客套的东西,而是以一种既亲切可感又沉默无声的动作语言,传达着人们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他人的体贴与关爱,并使社会借以形成一个温情脉脉、相濡以沫的爱的共同体。 耐人寻味的是,中国古人不仅用“体贴”这一方式把握人际关系,而且从“天人合一”之道出发,把该方式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使自然的万事万物犹如身旁的人一般,同样成为我们“体贴”的对象。因此,古人对自然事物的把握,不是像西人那样,把其看作是异己于人的“自在之物”,用科学的逻辑分析之,剖析之,用工业的机器征服之,利用之,而是把其看作是与自己一样的人称性的生命主体,用身体自身体认之,体悟之,用身体语言交流之,互动之,并使之最终成为与自己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