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面和代饭粉的故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炒面和代饭粉的故事   1950年,年轻的共和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国民经济尚未恢复,面临的任务却很艰巨:除新生的人民政权需要巩固、国民党在大陆的残余势力仍待消灭外,西南大片国土亟待解放,东北鸭绿江边却又传来了隆隆炮声……在战备物资匮乏,新的后勤生产体系尚未建立的极端困难条件下,为保卫新生政权、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我军相继开展了抗美援朝以及进军西藏两场重大军事行动。当时的最大困难是后勤供应方式与先前经历的各场战争完全不同,抗美援朝需要出国作战,而西藏交通不便,生产力也相对落后,出于民族政策等诸多考虑,粮食等物资既不能就地征集,也无法依赖缴获补充,几乎所有补给都必须从后方运去,这给我军就地征粮、自办伙食的传统伙食供应方式造成了很大困难。炒面(米)和代饭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入朝、进藏部队的一种重要方便食品而走上历史前台的。      朝鲜战场上的“一把炒面一把雪”      志愿军入朝初期,后勤补给十分困难。由于没有制空权,敌机对我后方运输线狂轰滥炸,粮食很难及时送到前线。而且当时部队为追迁南逃之敌,推进速度很快,加之为避免暴露作战意图,多数在夜间行动,以往就地埋锅造饭的作法明显行不通了。白天生火容易招致空袭,晚上行军又无暇做饭,即使做好了饭,又赶不上部队的前进步伐。加上天寒地冻,等送到火线上饭菜都冻成了冰疙瘩,因此,很多情况下一线部队不得不靠烤土豆和煮玉米粒度日,饿着肚子坚持战斗的情况非常普遍。前方部队纷纷要求后勤部门设法向前线供应一些容易保存和食用的熟食品,以解决部队的“吃饭难”问题。   最早要求供应炒面的是前线部队的指导员,但向总后勤部正式提出相关建议的则是时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的李聚奎。其实,炒面这种食物已经存在了数千年,是民间特别是北方常见的一种小吃:将面粉与大豆、芝麻等物一同炒熟磨碎,吃时加糖用开水冲威稀糊,也可加入少许荤油和盐。同时它也是最早的方便食品之一,容易保存和携带,无需炉灶即可食用,很早就是人们远行时常备的一种干粮。长征期间,红军就是依靠青稞炒面的帮助,才通过了荒无人烟的大草地。李聚奎部长是老红军出身,曾经接触过炒面,因此1950年11月底第一次战役刚刚结束,他就向总后勤部提出“以炒面为主,制备熟食,酌量提高供给标准”。这一建议得到了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和总后勤部部长杨立三的赞许。彭德怀在看过东北军区后勤部送来的炒面样品之后指示,粮食炒制前要洗净,炒好磨碎后要适量加盐,并要求“大量前送”。   根据东北军区的测算,即使按照每个战士所需定量的三分之一供应,前方每月也需要900万斤炒面,其中东北地区只能解决500万厅,其余需要关内协助解决。周恩来总理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指示政务院向东北、华北和中南各省市布置任务。东北人民政府为此专门下发了《关于执行炒面任务的几项规定》,部署了在一个月内加工650万斤炒面的任务。为了给战士增加营养,另外还要求设法供应熟肉52万斤。开始是组织动员各级党政机关食堂加工,后来范围进一步扩大到部队、工厂和学校以及其他单位。原料由政府提供,各单位自行解决人手、工具、燃料的问题。以黑龙江省为例,1950年底全省党政军机关均安排有炒面任务,人均指标达20斤,沈阳市委及市政府每日炒面指标1.2万斤,20天内要求完成24万斤。为保证按时交运,春节期间也需连续工作,当时口号是“作为新春佳节向志愿军的献礼”。省军事部在后院砖砌锅灶,架设直径1米的大锅,用平板锹当锅铲,剁木样作燃料,4人一组,2人翻铲、1人烧火、1人筛面,循环作业。各部队按照军区要求,规定每个指战员在一周内,完成炒面1袋、煮肉10斤的任务。像东北人民广播电台、东北鲁迅文艺学院这样的单位也都积极参予,电台全体供给制干部每晚义务在食堂参加炒面,时间长达一个月;鲁艺则在院内搭起10个炉灶,炒面时3人一组,每口锅3组轮流换班,昼夜不停。后方“男女老少齐动手,家家户户炒炒面”,敬爱的周总理也在百忙之中,亲自与机关同志一起动手加工,后勤部门高效运转,一袋袋炒面和熟肉被火速装箱运往朝鲜战场。仅仅20多天,首批400万斤炒面就被送到前线,有效支援了第二次战役的开展。   以大米为主食的南方地区不流行炒面,与之类似的食物是炒米,就是将大米炒熟,吃时同样用水泡开,加入红糖等调味,作为一种点心或零食。为适应入朝部队中大量南方籍战士的需要,南方各省为前方加工的主要以这种炒米为主。1950年初,仅中南军区就为志愿军准备了38万斤炒米,其中由武汉市各中学师生炒制的就有5万斤。当时采取的办法也是由政府拨给大米,分发到各中学,每名师生10~14斤不等,回家炒熟后由学校集中起运,要求保证清洁,成品不焦不黄不湿。炒米看似简单,但对火候要求较高,要求保持小火,当时多为柴灶,稍不注意火就熄了,火大则容易炒焦,因此并不容易。但师生们抱着“后方多流汗,前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