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王小波叙事艺术中解构主义精神解读.docVIP

对王小波叙事艺术中解构主义精神解读.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王小波叙事艺术中解构主义精神解读

对王小波叙事艺术中解构主义精神解读   [摘 要]王小波的作品中,充满戏谑,狂欢的叙事风格,以其特有的深刻与冷静对中心话语权进行颠覆,使文本在无限延宕中消解其终极意义。以一种决绝的解构主义精神解构了传统的宏大叙事下历史的神圣与庄严,解构了人生的深厚意蕴,将一种另类的,不同于当下的生活呈现在人们面前。   [关键词]王小波;解构主义;叙事艺术;狂欢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9 ― 0108 ― 02   《黄金时代》、《白银时代》与《青铜时代》并称时代三部曲,是已故作家王小波的代表作品。作为一位九十年代初期的自由撰稿人,王小波的特殊的人生经历及特立独行的思想锐气,使其作品带有强烈的反叛精神,以一种桀骜不驯的自由主义精神消解传统的文学观念、文学模式,确定的情节、结构、语言以及道德、规范、价值消失了,留给人的是许许多多无尽的思考。   评介王小波就不得不将他放置于时代的文化大背景中去考量。从80年代的改革开放到90年代风起云涌的社会思想文化革新,王小波先锋主义精神无疑是对我们自身历史的深刻的反思,其反抗权威,消解中心,强调边缘的思想脉络与解构主义精神一脉相承,成为众语喧哗下解构主义精神的独语。   一   王小波的作品以其发韧之作《黄金时代》为代表,而其宗旨则在游戏性话语下消解文革时期的以革命为最高价值的时代观念。在其作品里彰显出形式上的探索精神与独特,最富启发性的便是其中不自觉流露的后现代性精神气质:解“元话语”,“元叙事”,不满现状,不屈服于权威和专制。不对既定制度发出赞叹,不对已有成规加以沿袭,冲破旧范式,不断地创新。在其早期代表作《绿毛水怪》中,主人公“我”作为听故事者存在,从而确立了另一个讲故事高手“老陈”作为主叙述层的主角。这一阶段的其他作品里,都暗示出一位文本之上的叙述者――一位无所不能的讲故事高手,在《战福》序里,作者假定了“有一个很大的村庄,我给你们讲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①在《最灿烂的阳光》里,对叙述者的叙事权限作了彻底的否定,因为“这是虚构的故事,马小军怎么从北京城到了这里,又怎么成了人家的爹,就无须解释。”②由此衍生的套中套,书中书的框架,成为王小波除《黑铁公寓》及个别作品外最有特色的叙述形式,这也为后来的元小说模式的确立埋下了种子。   王小波在其系列作品里将虚拟文本的虚拟人物,作为现实作者参与观照历史的主体,“现实”纯粹成了语言构造的虚构物。如在最初的《红拂夜奔》里,以“杜氏恶撰”为由,叙述者王二完成了既备且凿的本传,若为真传,就该用文言文,文中却不时冒出“富强粉”,“求求您把那古典白话收了去”的干预。更有甚处,是仿杜庭氏作《虬髯客传》,又仿李卫公李靖作《平生纪略》,红拂自传《志奇》,这三个次文本在一页里互相参照,反而在对虚构的虚构里,作品有了一种负负得正的奇美。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基本特征便在于:“试图再现虚构的现实的另一种虚构,这样,固定的意义或绝对的价值体系从此消失了。小说逐渐开始在一切都是不确定性中带有荒诞的幻想的闹剧的滑稽模仿的形态。”③   可以说,在王小波的系列作品中,从《黄金时代》到《白银时代》,“关于小说的小说”的元小说模式正式得以确立。在许多作品里,同一人物承担了读者与叙述者的双重身份。叙述者由读者发现,而读者又是最后文体的改写者,这样探索小说创作可能性的无限开放的元小说模式,无形中消解了叙事者。并且背离传统小说的情节指归,使得情节最终走向消解与相对。   读过海登?怀特和格林?布拉特等人的书,不难发现后现代主义思想发展史就是一部颠覆历史意识、否定目的论、瓦解主体、意义的历史。他们在20世纪70年代借文艺复兴文学研究话题提出自己的批评主张,以“逸闻趣事、意外插曲、奇异话题去修正、改写、打破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居支配地位的文化代码,以这种政治解码性、反主流性实现改写文学史、思想史,解构中心的目的”①当我们逡巡其中,彷徨四顾时,王小波早就深诸个中三昧,以特异的人物性格的塑造去实践新历史主义的“解构中心”的理论,以曲折的方式去质疑原有的政治意向和人生的目的性。后现代主义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以“此在”即个体的存在、个体的自由来反传统、反价值、反秩序,主张多边缘、多方向的运动。不再寻求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不再探求在历史进程中人的生命的终极意义与价值。王小波实践了后现代主义的宗旨,对人们曾经崇拜的确信无疑的真理、思想、理性、意义等打上了问号,认为真理、意义、理性等观念已变得空洞无物,所以,小说的主人公们的人生目的与终极价值如同游牧者的生活,“居无定所,哪里有好的水草,就流向哪里”。于是,“此在”――主人公个体生命价值的无用与无意义性呈现了出来。   二   王小波的作品里大都有个叫王二的主人公,而这个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