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汉语基本味觉词苦认知语用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汉语基本味觉词苦认知语用分析

对汉语基本味觉词苦认知语用分析   1.引言      中国饮食中自古就有“五味调和”之说。《吕氏春秋?本味》曰:“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 我们认为,“酸”、“甜(甘)”、“苦”、“辣(辛)”、“咸”是汉语中的基本味觉词。国内对汉语基本味觉词的研究有的从文化角度出发(常敬宇,1995);有的从语言对比的角度讨论(黄宝珍,2006;张韶岩,1999;陈福辉,1996);有的从认知角度讨论其认知结构或语义特征(李金兰,2005);还有的从语法角度探讨其句法语义功能(郑贵友,1990)。本文从语用和认知角度出发对汉语基本味觉词“苦”的多义体系的特点及其意义延伸的动因和机制进行研究。      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实证的方法对汉语“苦”字的语义特征进行描写、分析和归纳。笔者主要使用金山词霸软件① 和《汉语大词典》② 进行语料收集。金山词霸软件中收录了多种词典③ ,这些词典中的信息(包括字、词、释义和例句等)为本研究提供了足量、可靠的语料。本文运用金山词霸的全文检索功能,以“苦”为关键字进行检索,检索出在各个词典的字、词、词语释义及例句中出现的所有由汉语“苦”字构成的词语共279个。我们认为通过这种方式收集的语料在数量和质量上均能满足研究需要。   检索完成后,我们对收集到的语料进行了归纳和整理。首先将55个类名词标记并归为一类,而后对其余的224个词条列表分析,其中每个词条均包含编号、词义、“苦”字义和例句四组信息。笔者结合例句提供的语境信息对这些由“苦”字构成的词语进行描写和分析,对“苦”的意义体系进行描写,进而研究其意义延伸的动因和机制。      3.数据分析      在收集的数据中,“苦”有/ku3/和/gu3/两种读音。含“苦”的279个词语中包含55个类名词和224个普通词。笔者从224个普通词中归纳出22种“苦”字义(见表1):         4.讨论       “苦”本义指一种带有苦味的植物――“苦菜”。《说文??H部》指出:“苦,大苦,苓也。”《诗?唐风?采苓》云:“采苦采苦,首阳之下。”《毛传》曰:“苦,苦菜也。”随着语言的发展,“苦”逐渐由原来特指的“苦菜”抽象为像胆汁或黄连的味道,与“甘”、“甜”相对,成为“苦味”的代称。在现代汉语中,“苦菜”这一义项已消亡,多数词典已不再收录,而“苦味”则成为“苦”的基本义。因此,本文视“苦味”为“苦”字的基本义,或意义原型,并探讨由这一基本义延伸出的“苦”字多义体系的特点、形成动因和机制。      4.1 “苦”字意义体系的特点   根据所收集的数据,笔者对“苦”字的意义体系进行梳理和分析,归纳出以下四种意义类型:   (1)“苦”表达味觉特征   味觉义是“苦”的基本义,“苦”字在一些词语中体现味觉特征。如胆汁的味道是苦的,所以“胆囊”也称为“苦胆”;“苦涩”一词同时表达了“苦味”和“不滑”两种味觉感受;在一些类名词中,“苦”也表达味觉特征,如“苦楝”“苦丁”“苦味素”等。   (2)“苦”表达味觉以外的生理感受   “苦”的语义可以转向非味觉的感官范畴,描述其它的生理感受。味道之“苦”能够延伸至身体之“苦”,用以描述疼痛或难受的身体感受,如“痛苦”“苦车”(晕车)“苦船”(晕船)等;也能延伸至气味之“苦”,如在“这药水闻着有一股苦味”中的“苦味”一词。   (3)“苦”表达情感特征   “苦”可用于情感领域,表达个人的主观感受。苦味是一种令人不快的刺激性味道,人类内心悲痛或忧伤的情感与味觉器官感受到的苦味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所以“苦”常与痛苦、忧愁的心情或表情相联系,如“苦闷”“愁眉苦脸”等。《礼记?月令》云:“故甘苦为物之美恶,亦为人之爱恶。”Sweetser (1990)曾对英语和其它印欧语言中知觉动词词义引申规律进行过研究,她的结论是表示触觉和味觉的词主观性强,因此其引申义常与情感有关,并且表味觉的词多引申出与个人喜好相关的含义。从表1的归纳我们可以看出,“苦”可延伸出“怨恨”的含义,如“苦毒”(痛恨)和“患苦”(憎恨、厌恨)。   (4)“苦”表达感官和情感范畴以外的抽象特征   “苦”的语义还可用于感官和情感范畴以外的抽象特征。“苦”在这些词语中所共有的语义特征是“令人感到痛苦”。“苦”可具体指令人感到痛苦的客观状况,如“苦难”“苦果”“苦穷”“苦情”等;可指感觉痛苦的人,如“访贫问苦”“苦胎”等;可指令人痛苦的过程,如“苦热”“人生苦短”等;可指令人痛苦的感受,如“艰苦卓绝”“勤学苦练”等;可指令人痛苦的这些客观事物本身的特征,如“苦刑”“苦差”等;可指人遭受痛苦的主观反映,如“苦思冥想”“苦虑”等;这种主观反映可进一步抽象出“极度、非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