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金代建筑建筑特色与历史价值.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西金代建筑建筑特色与历史价值

山西金代建筑建筑特色与历史价值   [摘 要]金代处在中国古建筑发展的高潮期,金代建筑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山西保存的金代建筑数量和质量都是最高的,且由于山西处于当时各民族冲突融合的最前沿,其地区性的建筑特色也是不尽相同的,大致说来晋北长期受辽统治,故受辽的建筑风格影响较大,而辽又大量保留了唐代建筑雄伟的主基调,因此晋北金代建筑普遍呈现“豪劲”的风格;晋中、晋南除去一些细微的风格差异以外,主要是继承了宋代“柔美”的建筑主基调。   [关键词]金代建筑;斗拱;梁架   悠悠五千年中国历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流融合的历史,是落后民族向先进民族学习的历史,到了宋、辽、金、元时期更是达到其顶峰。当时建立金朝的女真人是一个落后的民族,虽然在军事上对于宋朝占据上风,但在文化上则远远落后于宋王朝,因此无论是在原有的居住区还是入主中原后,他们都主动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金代文化的交流融合在建筑上表现出来的是吸收了宋式柔美风格与辽式豪放风格的建筑特色。山西作为文物大省保留了全国最多的金代建筑且各个不同地区建筑特色明显,分区域对金代山西各个不同区域的代表性建筑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明确山西金代建筑的重要历史价值。   一、山西各地区金代建筑的建筑特色   (一)晋北建筑代表   崇福寺位于朔州市朔城区,创建于唐,辽时称“林衙寺”,金熙宗皇统三年(公元1143年),大将军翟昭度奉敕在唐代大雄宝殿后建起弥陀殿,不久又增建观音殿,天德二年(公元1150年),海陵王题额“崇福禅伟”,改名崇福寺,一直沿用至今。后元、明、清各代虽都有修缮增建,但主体建筑一直保留了金代时的规模。从崇福寺的历史沿革中,尤其是金代两位皇帝对其的不断增修和题额中可以看出崇福寺在当时的地位之高,因此足以作为晋北金代的代表性建筑。现存建筑主要有千佛楼、文殊堂、地藏堂、钟鼓楼、大雄宝殿、弥陀殿、观音殿等,下文对弥陀殿着重加以介绍。   弥陀殿是崇福寺的主殿,坐落在2.53米高的台基上,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八架椽,殿前檐设五道格子门,后檐在当心间和两梢间各设版门一道,其中前檐的格子门扇上雕有四斜 纹嵌十字菱花、扁米字格、方米字格、条纹菱花、簇六橄榄瓣菱花、簇六石榴瓣菱花等,这样以多种形式的菱花来装饰一座建筑在金代以前是十分少见的,反映了当时金代工匠勇于探索的精神。殿顶采用单檐歇山顶式,出檐深远,线条刚劲有力,具有明显的唐代风格。大弥陀殿的斗拱主要分类为:前檐柱头铺作为双杪双下昂七铺作单拱造,有45度斜拱出现;后檐及两山柱头铺作为双杪双下昂七铺作;前檐及两山的补间铺作为四杪七铺作;后檐补间铺作为四杪七铺作带斜拱;转角铺作自栌斗口出华拱四缝,双杪双下昂七铺作。殿内内柱出现了减柱、移柱的做法,减少两根前内柱,并将其他内柱进行了适当移动,这样使得殿内空间发生了较大变化,殿前礼佛空间扩大开敞,同时减柱、移柱造使得屋顶梁架结构发生了变化,横向梁架为前后乳 对四椽 ,上置驼峰、托脚承平梁,平梁上再置以合沓稳固的蜀柱,叉手、栌斗承脊 ,为了解决内柱的减少与移动产生的梁架支点问题,在内柱之间纵向设组合式大额、斜撑、驼峰,在山面另加丁 一道加以稳固。整座弥陀殿内外均表现出一种唐、辽建筑的刚劲雄浑的气势。   (二)晋中建筑代表   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的悬瓮山麓,具体始建年代不详,大致为北魏前,是为了纪念叔虞而建,后经过历代增建,现存的献殿是一座颇具艺术气息的建筑。献殿的创建时间根据在殿内脊部襻间枋上有“金大定八年岁次戊子良月创建”的题记,可以断定其年代为金代。   献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建在高1.37米,宽16.24米,深11.23米的台基上,前后分别与对越坊和鱼沼飞梁相连,台基上共计有十二根檐柱,所有檐柱柱脚均微向外撇出,且柱高由中心向屋角逐渐升高,与圣母殿相同,是典型的宋代“侧脚”,“升起”做法,柱间装栅栏,殿前后开门,组成一座四面通透,形如凉亭的小殿,献殿的作用在于敬香、供奉,这种通透的格局使人在敬神时于烟雾缭绕间产生出一种天人合一的妙境。殿顶采用单檐歇山顶式,举折平缓,翼角升起,殿前、后檐下各设柱头铺作两朵,两山面檐下各设柱头铺作两朵均为双假昂五铺作;前后檐下补间铺作各三朵,两山补间铺作各一朵均为单杪单下昂五铺作重拱计心造;另有四朵转角铺作,斗拱造型较简单。殿内横向梁架只在四椽 上架一层平梁,平梁上置蜀柱、叉手承脊 ,另置丁 、襻间枋连接纵向,简单省料,轻巧坚固,与简约的整体建筑理念相契合。梁思成先生在考察完献殿后评价道“献殿的梁架,只是简单的四椽 上放一层平梁,梁身简单轻巧,不弱不费,故能经久不坏。”献殿整体表现出的是一种与唐、辽建筑淳朴凝重所不同的柔美华丽风格,具有宋代建筑特色。   (三)晋东南建筑代表   会仙观位于长治市武乡县中部的监漳山南麓,据传说是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