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舜徽先生对清代山左学者评价
张舜徽先生对清代山左学者评价
[摘要]清代山左学者治学与江南及河北学者互动密切,其成就较之皖、吴名贤,不遑多让。但因身处山左,或限于财力,他们的著述并未及时刊刻流传,因而今日研治清代学术领域的学者,对于山左学者仍是比较生疏。张舜徽先生治学严谨宏博,论学实事求是,无畛域门户之见。先生撰《清人文集别录》计收清代文人六百家,其中属于山左学者有二十四人。先生于益都赵执信《饴山文集?叙录》云:“清初北方之学,山左为盛。”即对山左学风颇有推崇。本文仅就舜徽先生于《清人文集别录》所论廿四位山左学者之治学及其学术成就的评价予以探讨,一则以观察山左学者的学术成就,一则以感慨辑录印行及研究山左学者之著述,俾使山左学者之学术得以完整呈现,供研究者取资,实有待继续努力以从事之工作。
[关键词]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许瀚;说文解字义证;汪喜孙
[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53(2011)11-0047-08
张舜徽先生的《清人文集别录》(以下省称《别录》),计收清代文人六百家,其中属于山左学者有二十四人,此数目与书中所收江浙地区学者比较,显然悬殊。本文不拟推敲其中缘由。盖先生治学严谨宏博,论学实事求是,无畛域成见。如于赵执信《饴山文集?叙录》云:“清初北方之学,山左为盛。”即对山左学风颇有推崇。以下仅就先生于《别录》所收24位山左学者,论诸家之治学及其学术成就的评价予以探讨。
一、《清人文集别录》收录作者籍贯分布表
笔者依舜徽先生所收清代学者六百家之隶籍,特整理其籍贯分布,表列如下:
三、张舜徽先生对山左学者的评价
《清人文集别录》书首《自序》:“斯编所录,要以儒林、文苑中人物为多。……其有家学、师承或有朋讲习之益者,务令比叙。以见授受濡渐之迹。”先生撰作各文集“叙录”,包括:考作者行事,记书中要旨,究其论证之得失,核其学识之浅深等,因此虽以各家文集论述,其实已是对某一学者的学术成就,作较全面的关照。先生曾撰《四库提要叙讲疏》,因此撰述作者学术之源流,及评论其治学之得失与影响,颇具四库提要之神髓。
《别录》所收山左文集为数虽不多,然对该地学者的评价,一本立说原则:“今于辨章学术之际,凡诸家考证之语,论断审密,信有发前人所未发者,特为拈出,以与学者详之。”以下略分数项说明:
(一)评论本诸公心,无南北之别
先生实事求是,评论著述皆本其文集内容,如对蒲松龄撰《聊斋文集》指出“是集卷上有《记灾前编》、《后编》,载康熙四十二年山东被灾情状,历历如绘。”其他文章,或“胪陈民困,尤哀悱动人”,或“缠绵真挚,皆佳作也”,称许蒲作为才士之文。进而论及《聊斋志异》,“虽事涉荒幻,而簖引谨严,要归于警发薄俗,有扶持教化之意”,凡此可与书首自序相互印证。二十四家文集叙录内容含括:
1 重视治学态度
如于桂馥《晚学集》:“馥之为学,于乾嘉诸儒中最为笃实不欺,读是集而益信。”对桂馥治学笃实推崇有加。
于马国翰《玉函山房文集》,则云:“国翰学殖浮浅,文尤庸劣。徒以汇刻《玉函山房辑佚书》致大名,而其实攘窃章宗原未完之稿,改序付雕,论者益轻其为人。是集文字,可取者少,偶有论列,亦病在识不高,心不细,多似是而非之说。……足以征其疏于问学矣。”先生厌弃剿袭,致论评不假词色。
于孔继鲽《心乡往斋集》:“继?U早岁惟尚华藻,未遑问学。晚虽悔其少作,实亦追晚莫及。”怜惜之余,不改其重视学养根柢之治学态度。
2 赞美高风义行
山左学者多有重情义的学者,先生于《红榈书屋杂体文稿》,谓继涵:“与戴氏交二十年,戴死,经纪其丧,人尤高其风义。”此说明孔继涵与戴震相交后,不仅开启自身治名物象数之学,且于戴氏校勘《水经注》成,并为补不备者数十事而版行之;复将戴校《算经十书》精心刊印诸事,特予叙录此文集时,并将孔氏义行予以彰显。
3 学术源流与特色
先生治学精深,会通诸家文集,左抽右旋,藉以证取各家学术源流与特色。如于法坤宏《学古编》云:“其友韩梦周《理堂文集》卷八有《法镜野小传》,卷九有《法迂斋先生墓志铭》,叙述甚详。”因此摘录韩梦周论述重点以明坤宏治学特色。先生评论云:“是集卷三胶州通纪,长至一万三千余字,于胶州地理之沿革,人事之迁易,叙述井然,简净有法,足与汪中《广陵通典》并重。”舜徽先生撰《清代扬州学记》,甚是推崇汪中之学,将法氏之作与汪中所作并举,如此评论可视为“大加赞许”。
孔广森《仪郑堂骈俪文》:“广森之学出于戴震,而发皇推衍,自为家法。”此说明学术源流。又云:“所著书如《公羊通义》、《大戴礼记补注》,谨严简洁,不愧专门。《礼学卮言》尤精奥通博,多出神解。《诗声类》但分阴阳声各九类,又区别东、冬为二,实发前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