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唐宋诗中的物候》课件鄂教版.pptVIP

2018-2019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唐宋诗中的物候》课件鄂教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2019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唐宋诗中的物候》课件鄂教版

2、说出下列诗词所反映的时令: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 登高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除夕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 收集有关物候描写的唐宋诗词 拓展练习:1、说出下列诗所反映的季节或物候特征。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春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秋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夏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冬 古诗中的物候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早春天气,鸭子最先感知春江水暖,嬉戏水中。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水槛遣心》)诗中出现的三种物象,表明了春末夏初梅子黄熟时的节令特点。 黄巢《题菊花》说:“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菊花凋零,蝴蝶敛迹,虽不着一“秋”字,秋令的阵阵凉意却扑面而来。 至于李白的《塞下曲》,则把读者引向另一个世界:“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五月正值仲夏,在内地早已是百花凋谢之日,而地处西北边塞的天山(祁连山)仍旧积雪覆盖,无杨柳与花草,表明在黄河流域海拔超过四千多米的地方,既无夏季又无春秋的特点。由此不难看出内地跟塞外气候的差异之大。 板书设计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古诗 石头传语 花鸟传语 唐宋大诗人 白居易 王安石 刘禹锡 杜甫 陆游 关心百姓疾苦 留心物候 物候因时因地而有所差异 * 导入新课 让我们回忆一下第二单元前面所学的几篇课文,朱自清的《春》让我们领略到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勃勃生机,《夏天的旋律》让我们聆听到了夏天活泼欢乐的乐章,《秋天》让我们感受到远离尘俗,清静悠远的秋的氛围,《雪花的快乐》让我们享受到了空灵的自由,热爱的快乐,春夏秋冬,鸟语花香,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今天让我们来学习竺可桢和宛敏渭写的《唐宋诗中的物候》,体会大自然的语言。 唐宋诗中的物候 学习目标 1.掌握物候的相关知识,领会课文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2.了解唐宋诗中反映出的物候特点及规律,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筛选、整合的能力。??? 3.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唐宋诗歌的价值,体会换一个角度读古诗的趣味,积累一些古诗。 重点: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及对唐宋诗中描写出的物候特点、规律的把握。? 难点:对唐宋诗内容的理解和对唐宋诗实用价值的认识。 春 夏 秋 冬 目标一:通过学习本文,懂得文学与自然的关系 。 目标二:学习本文运用举例说明与分类说明说明事物。 目标三:通过欣赏唐宋大诗人诗句受到审美醺陶,同时学习物候知识  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江绍兴人。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对中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在研究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以及变迁方面,在研究物候学和自然科学史方面著有论文多篇,对台风、风暴也有研究,。在研究工作中注意结合生产实际,为农业服务,著有《竺可桢文集》和《竺可桢日记》等。 说明文文体知识: 一、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二、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摹状貌。 说明方法的作用: 本句运用 的说明方法,从而 的说明了事物的 特点。 三、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一般从两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正音正字: 譬如(pì)??贾思勰(xié)??羲(xī)??萃(cuì)??俄顷(qǐng)??瀛州(yíng)?滹沱(hū?tu?)??蕃使(bō)??瀼西(ràng)???縠纹(hú)???羌笛(qiāng)??瘟神(wēn)?舜(shùn)??尧(ráo)??涪万(fú)??相得益彰(zhāng)? fú 二、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划出文章的主要信息,整合出每一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课文内容梳理 第一段介绍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及人类研究它们的目的。 第二段说明唐宋大诗人对物候歌咏的杰出成就及其原因。 第三、四、五段具体说明唐宋诗人诗中植物所反映的物候知识。 第六、七段说明唐宋诗人诗中候鸟所反映的物候知识。 第八段总结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候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 1、2段 → 引出说明的内容及目的。 3------7段 → 具体说明唐宋大诗人诗 中的物候现象。 补充说明物候是因地而异、 因时而异的。 8段 → 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5****17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