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钢40th锅炉受热面及燃烧装置分析及改造-analysis and reconstruction of heating surface and combustion device of 40th boiler in chongqing iron and steel company.docxVIP

重钢40th锅炉受热面及燃烧装置分析及改造-analysis and reconstruction of heating surface and combustion device of 40th boiler in chongqing iron and steel company.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钢40th锅炉受热面及燃烧装置分析及改造-analysis and reconstruction of heating surface and combustion device of 40th boiler in chongqing iron and steel company

目 录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II 主要符号表 V 1 绪 论 1 1.1 中国能源消费利用状况及与世界水平的差距 1 1.1.1 能源储量情况 1 1.1.2 能源生产和消费状况 1 1.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2 1.2 我国钢铁企业能耗现状与节能途径 3 1.2.1 钢铁企业能源消耗现状 3 1.2.2 国内外钢铁企业副产煤气利用方式及现状 4 1.2.3 钢铁企业动力系统节能降耗的重要途径 6 1.3 燃气锅炉发展现状及在钢铁企业的应用 7 2 研究对象简介 9 2.1 钢铁企业副产煤气的种类及特性 9 2.2 重钢动力系统锅炉概况 10 2.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11 3 重钢 40t/h 锅炉改造 12 3.1 锅炉改造前情况 12 3.1.1 原锅炉规范 12 3.1.2 原锅炉状况 12 3.2 锅炉改造要求及内容 13 3.3 锅炉受热面改造 14 3.3.1 改造前重钢 40t/h 锅炉与燃气锅炉分析对比 14 3.3.2 炉膛及炉膛蒸发受热面的改造思路及改造方案 16 3.3.3 对流受热面的改造思路及改造方案 18 3.4 锅炉燃烧装置改造 19 3.4.1 重钢 40t/h 锅炉燃烧装置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19 3.4.2 燃气的燃烧方式及特点 19 3.4.3 重钢 40t/h 锅炉燃烧装置改造采取的强化燃烧的技术措施 21 3.4.4 燃烧器型式的选择 21 3.4.5 燃烧器安装位置的确定 25 3.4.6 燃烧器数量的确定 25 3.4.7 燃烧器的设计计算 26 4 锅炉改造效果及简要分析 36 4.1 改造后锅炉规范 36 4.2 锅炉运行试验情况 36 4.3 热效率计算 38 4.4 经济效益分析 39 4.5 在设计及运行中需要改进的问题 40 4.5.1 锅炉炉型的选择问题 40 4.5.2 焦炉煤气燃烧器的堵塞问题 40 4.5.3 燃烧器漏火问题 40 5 结论及展望 42 致 谢 44 参考文献 45 主要符号表 B 燃料消耗量,Nm3/h d 直径,mm D 流量,kg/h I 焓,kJ/kg L 长度,m V0 理论燃烧空气量,Nm3/Nm3 α 炉膛出口处过剩空气系数 α l 炉膛黑度 △α 炉膛漏风系数 △P 阻力损失,Pa 1J 火焰的有效辐射,kW /m2 1 q 热强度,kJ/(cm2.h) Q 单位流量,Nm3/h;单位热量,kJ/h QDy 燃料低发热值,kJ/ Nm3 Q D S 流通面积,mm2; T 绝对温度,K V 速度,m/s ε H 压缩系数 η gl 锅炉机组热效率 μg 燃气孔口流量系数 ρ 密度,kg/Nm3 0σ 波尔兹曼常数,5.670 × 10 ?11 kW/(m2·K4) 0 ξ 阻力系数;温度修正系数 PAGE PAGE 10 1 绪 论 1.1 中国能源消费利用状况及与世界水平的差距 中国能源供需形势从长期看十分紧张,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 20%左右,这是针对近几年我国 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明显快于经济增长速度,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重的问题而提出 的。中国能源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1.1.1 能源储量情况 我国的常规能源资源由煤炭、水电、石油、天然气组成,储量就其绝对量而 言,是较为丰富的,就可采储量而言,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根据有关统计资料,到 2004 年底,煤炭探明储量为 1145 亿吨,占世界总量的 12.6%, 居第三位,储产比(R/P)为 59 年,远低于世界平均的 164 年。石油探明储量为 23 亿吨,占世界总量的 1.4%,居第十三位,储产比(R/P)为 13.4 年,低于世界平均的 40.5 年。天然气探明储量为 22300 亿立方米,占世界总量的 1.2%,居第十七位, 储产比(R/P)为 54.7 年,低于世界平均的 66.7 年。我国只有水力资源较为丰富,居 世界首位,可以永续利用[1]。 1.1.2 能源生产和消费状况 2004 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情况,原煤产量为 19.56 亿吨,原油产量为 1.75 亿 吨,天然气产量为 415 亿立方米,年发电量 2.19 万亿千瓦时,其中火电 1.81 万亿 千瓦时(消耗原煤 9.59 亿吨),一次能源生产合计(折标准煤)18.46 亿吨。2004 年我 国一次能源消费情况:原煤 18.7 亿吨,原油 3.2 亿吨,天然气 415 亿立方米,水 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