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9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ma教案 语文版
PAGE
PAGE 2
9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整体感知文意,弄清文章的脉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学习驳论文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信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目标2和3。
指导法、朗读法、品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准备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在许多中国人心中留下失败的阴影,全国悲观论调一时甚嚣尘上,认为中华民族失去了自信力。当时,有一位顽强战士,以犀利的目光洞悉这一切,一次次振臂呐喊,一次次冲锋陷阵,他就是鲁迅先生。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二、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背景链接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向沈阳进攻,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逃。有些人便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鲁迅为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中华民族的自信心,
2.生难字词
(1)字音
搽(chá) 玄虚(xuán) 省悟(xǐng) 渺茫(miǎo)
脊梁(jǐ) 诓骗(kuāng) 前仆后继(pū) 求神拜佛(fó)
脂粉(zhī fěn)
(2)词义
【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怀古伤今】怀古,追念古代的事情。
【为民请命】请命,代人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
【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来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自欺欺人】用自己都难以置信的话或手法来欺骗别人。
【舍身求法】舍身:原指佛教徒牺牲肉体表示虔诚,后来泛指为祖国或为他人而牺牲自己。
【地大物博】土地广大,物产丰富。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学生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读出情感。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按揭示对方谬误、直接反驳、间接反驳(正面立论)、作出结论的逐层推进,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揭示对方论点和论据,暗示对方的论证以偏概全。
第二部分(3~5):直接反驳对方的论证,指出对方论据只能证明中国人失掉了“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而不能证明失掉了“自信力”。
第三部分(6~8):间接反驳对方的论证(正面立论),提出论点: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第四部分(9):作出结论,指出要评价自信力的有无应看“中国的脊梁”,不应以偏概全。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入了解
1.文章前两段中,揭示了对方什么谬论论点?什么论据?哪些语句最富于讽刺意味?
交流展示:谬论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谬论论据:“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现在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
其中“只希望着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等句最富于讽刺意味,揭露了国民党政府面对日本侵略“只会哀求国联”,采取坚决不抵抗政策的卖国投降的本质。
2.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
交流展示:首先承认对方说的是事实,但通过分析事实后,发现对方要说的其实不是自信力的问题,这样,对方的观点就不存在了。
这是驳论的一种方式,由真实存在的依据推导出错误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指出对方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不成立,这是驳论证。
3.文章在批驳对方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什么样的观点?
交流展示:文章6~8段间接驳斥了对方的论证,即谬论论据上所说的“自夸”“只希望国联”“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的是不能代表当时广大人民利益的国民党官僚和所谓的“社会名流”。他们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人,他们是中国的败类。而真正的中国人在国难当头时,应是“埋头苦干”“拚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我国自古以来就不缺乏这样的人,他们才是“中国的脊梁”,“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正确的观点:“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4.“中国的脊梁”指什么人?作者反复赞扬“中国的脊梁”有什么作用?
交流展示:“中国的脊梁”是指脚踏实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他们是使中国挺立起来的“脊梁”。鲁迅反复赞扬“中国的脊梁”,可以鼓舞斗志,增强中国人的自信力。
5.这一类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人现状如何?
交流展示:(1)从人数上看:何尝少呢?(2)从特征上看:有确信,不自欺,前仆后继地战斗。(3)从处境上看: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
6.“状元宰相”“地底下”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交流展示:前者指统治阶级的御用文人,后者指变革社会的积极力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7_2018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学设计新版粤教版.doc
- 2017_2018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案新版粤教版.doc
- 2017_2018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2.3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教案新版粤教版.doc
- 2017_2018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教学设计新版粤教版.doc
- 2017_2018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教案新版粤教版.doc
- 2017_2018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3.1自然资源概况教案新版粤教版.doc
- 2017_2018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3.2土地资源教案新版粤教版20180824192.doc
- 2017_2018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3.3水资源教案新版粤教版20180824190.doc
- 2017_2018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3.4中国的海洋资源教案新版粤教版.doc
- 2017_2018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3.4海洋资源教案新版粤教版.doc
- 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9 成功课件 苏教版.ppt
- 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5 孔乙己教案 语文版.doc
- 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 侯银匠教案 语文版.doc
- 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5 故乡课件 苏教版.ppt
- 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 我的叔叔于勒课件 苏教版.ppt
- 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 在烈日和暴雨下课件 苏教版.ppt
- 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8 多收了三五斗课件 苏教版.ppt
- 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8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语文版.doc
- 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 愚公移山教案 语文版.doc
- 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9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语文版.doc
最近下载
- 2025-2026学年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2024)青岛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紫砂壶历代名家.doc VIP
- 某银行新员工国际业务培训课件.ppt VIP
- 有理数的乘方(公开课).ppt VIP
- 牙髓炎临床表现及诊断.ppt VIP
- 2025-2030年中国水利工程勘察设计市场运营状况与发展潜力分析报告.docx
- 六年级上册数学试题-第一二单元测试卷-苏教版-含答案.docx VIP
- 2024-2025学年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青岛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NBT47021-2012甲型平焊法兰.docx VIP
- 2025年危险品水路运输从业资格考试复习题库资料(浓缩500题).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