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双线结构运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巧妙双线结构运用

巧妙双线结构运用   【摘要】把新闻的客观事实报道作为次要内容和次要线索,把参观者主观见闻感受作为主要内容和主要线索来写,次线主线同时展开,又巧妙结合,引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深刻地揭示了主题,显示出结构的与众不同。      众所周知,《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世界流芳并荣获美国新闻最高奖项“普利策新闻奖”,主要是因为它突破了传统新闻纯客观报道的模式,而采用重主观感受的新颖写法,引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所致。然而细心的读者还会发现作者巧妙布置文章结构,对成就此文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突破了一般新闻由导语、背景、主体、结语组成的常见结构,它把新闻的客观事实报道作为次要内容和次要线索,把参观者主观见闻感受作为主要内容和主要线索来写,次线主线同时展开,又巧妙结合,引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深刻地揭示了主题,显示出结构的与众不同。   文章开头1~3段的导语部分,作者首先用3句话客观描写了奥营的现实美景:阳光明媚、白杨起舞、儿童追逐游戏。同时用了“最可怕的”(主观词)事情表现出作者对忘却历史的担忧,鲜明、祥和的眼前景色与地狱般的历史极不协调。接着作者用了4个“不该”的议论句(主观感受),引发人们回忆、探寻:布热金卡曾经充满恐怖、阴森、惨绝人寰,所以不该有鲜亮的阳光、碧绿的草地、孩子的嬉笑。然后顺理成章写下判断句、议论句“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总结出灭绝人性的杀人工厂可不就是人间地狱吗?   前3段一方面初步写了奥营的历史及见闻,一方面写参观者的见闻感受和心情,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文章的背景部分(4~5段),客观报道了“十四年前,囚徒被剥光衣服走进毒气室”,“在这里进行集体屠杀”,“波兰人说,共400万人死在那里”,“用人体做各种实验”。同时文中还写道,奥斯维辛的惨状“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一个主观报道的推断性句子比几个客观句都有效。   文章的主体部分(6~15段)亦可见两条线索的紧密交织。作者以游者的身份参观了毒气室、焚尸炉、女牢房、实验室、纪念墙、绞刑室,并将它们粗略地客观报道下来。但这显然不是作者的主要写作内容和报道目的,作者每参观一处,都以自己的心理感受推及其他参观者的参观感受,并把参观者的动作、表情、心理感受详细地记录或推理下来,使读者一方面如临现场,仿佛亲眼看见法西斯暴行,囚犯所受的苦难;一方面能调动自己的心理感受,更进一步地认识到奥营的可怕、法西斯的可恶,更深刻地揭示主题。   第9段,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表情茫然”(主观报道),因为不晓得是干什么的,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客观报道),“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主观报道)。作者用副词“不由自主”和表动作的“浑身发抖”两词,让读者似乎看到堆积的尸骨,杀人不眨眼的令人发指的行为,不由得感到恐怖、战栗、可怜、可憎。无需说出更多揭露批判的话,而揭露之深毋庸置疑。   第10段,参观女牢房,看到一些盒子。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6英尺宽,3英尺高,要塞5到10人睡觉(客观报道),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他想叫,但叫不出来”(主观报道),从表神态的“惊惧万分”和“叫不出来”这一动作,作者侧面写出了法西斯对女囚的无法想象的摧残。囚室简直是人间地狱!读者不由得憎恨法西斯的惨无人道,而同情女囚们的不幸命运。   罗森塔尔把自己和参观者的感受及心情连同客观报道一起写进文字,文字传达出的情感与读者的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巧妙地表达了主题。   第13段,作者用细节描写客观报道了一张年轻美丽姑娘的照片,但作者却更突出了“引人注目、发人深思”和“她似乎是为一个美好而隐秘的梦想而微笑”这些带有主观趋向的词,这些词引发人们思考:充满梦想与美好的生命被惨无人道的纳粹扼杀了,让读者惋惜、控诉后懂得了要尊重人性、尊重生命。   第14段,参观绞刑室,基本上是写主观感受的句子。“感到被窒息”“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后一个议论句是所有读者的心声:纳粹的惨绝人寰的行径,已经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过,上帝不会保佑暴徒。   第15段,参观结束时,“参观者用恳求的目光,对解说员说“够了”。“够了”两个字可以引发人们一连串的思想感受: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够了;对暴徒的恨也义愤填膺,够了;历史悲剧应该结束,别再重演,够了。   文章结语部分,作者再次客观报道了“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孩童追逐游戏”,然而作者更加强调“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的主观感受。因为奥斯维辛只有惨痛的历史和恐怖的回忆,和平的阳光虽然美好,但历史不可忘却,因为“忘却历史等于背叛”。    综上,《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以主线、次线两线交织的手法巧妙而深刻地揭露了奥营的恐怖、法西斯的暴行,表达出对纳粹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