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发酵甘薯渣产蛋白饲料工艺优化及对育肥猪生产性能影响.docVIP

微生物发酵甘薯渣产蛋白饲料工艺优化及对育肥猪生产性能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生物发酵甘薯渣产蛋白饲料工艺优化及对育肥猪生产性能影响

微生物发酵甘薯渣产蛋白饲料工艺优化及对育肥猪生产性能影响   摘要:以甘薯渣为原料,利用复合微生物菌剂进行固态发酵,并探讨发酵产物对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对甘薯渣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接种量、发酵温度、初始pH值3个因素,以发酵产物的真蛋白含量作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法分析,并将发酵产物作为添加物进行育肥猪饲喂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发酵甘薯渣产蛋白饲料的最优工艺是:接种量1.64%、发酵温度29.79 ℃、初始pH值 5.59。在该条件下,真蛋白含量增加至22.95%,比优化前提高了47.68%。此外,经检测,发酵后产物各项评价指标均良好,可将其添加入育肥猪饲料中,且最佳添加比例为10%。   关键词:甘薯渣;发酵条件;响应面法;育肥猪   中图分类号: S816.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4-0279-06   甘薯是一种高产而适应性强的粮食作物[1],甘薯块根中含大量的淀粉、糖分、蛋白质和纤维素半纤维素等营养成分[2-5]。甘薯不仅可以用作人类的主粮,还是饲料生产、淀粉加工和乙醇制造等行业的重要原材料。研究资料表明,甘薯中的膳食纤维对维持人和动物的胃肠道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6-8]。甘薯渣是甘薯淀粉厂提取甘薯淀粉后剩余的残渣,其主要成分是淀粉、纤维素和蛋白质等,质量约占鲜质量的45%~60%。当前,饲料工业中大多采用新鲜薯渣来生产饲料,陈年薯渣由于久置生霉、产乙醇等原因不易被动物食用,故大多被废弃,不仅污染环境,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9-11]。   当前,随着生物技术与饲料加工产业的不断融合,生物饲料的开发已逐渐成为我国饲料加工的热点。基于生物饲料的生产特点,用有益微生物复合菌剂发酵陈年薯渣,利用菌体的生长代谢将薯渣中各种成分进行高效转化并生产蛋白饲料,不仅解决陈年薯渣的污染等难题,还可有效提高薯渣中蛋白质的利用率。此外,由于发酵产物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将其添加于饲料中,可有效提高畜禽的生长率[12-15]。   本研究拟采用功能微生物发酵陈年甘薯渣,并以发酵残留物中真蛋白含量为品质测定标准,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采用优化工艺进行蛋白饲料的扩大生产,经测定,所得产物各养分评价指标均良好,育肥猪饲喂试验结果表明,发酵后的产物不仅可提高适口性,还可有效提高育肥猪的料肉比和鲜肉品质等生产性能。本研究结果不仅能够有效解决陈年甘薯渣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还可以实现其资源化,将其用于饲料生产和畜禽养殖,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具有良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陈年甘薯渣:取自山西美家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薯渣经固液分离后,含水率为60%,搅碎成糊状物备用。   功能微生物复合菌剂:为产朊假丝酵母、解脂假丝酵母、乳酸乳球菌、米曲霉。菌种保存于西北大学农业及环境微生物技术工程实验室。   1.2 试验方法   1.2.1 单因素试验 通过对影响甘薯渣发酵的主要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包括:接种量、发酵温度、初始pH值、发酵温度。以发酵产物中真蛋白含量的变化来判断各因素对薯渣发酵工艺的影响。   1.2.2 响应面优化发酵条件的优化 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利用2-Level Factorial Design试验设计,从发酵接种量、发酵温度、初始pH值和发酵温度4因素中筛选出对发酵工艺影响重要的3个单因素,通过爬坡试验确定各因素的最佳取值范围。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用响应面法,以甘薯渣残留物真蛋白含量为响应值,进行3因素3水平试验对甘薯渣发酵条件进行优化。   1.3 甘薯渣发酵残留物品质测定   真蛋白的测定[16]:用三氯乙酸沉淀法进行预处理后,按照GB 500905―1986《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的方法测定,具体操作流程如下:取发酵产物样品2 g,加入三氯乙酸10 mL,振荡摇匀,静置30 min, 3 000 r/min离心10 min,留沉淀,加入三氯乙酸,振荡摇匀、静置、离心,重复过程2次,收集沉淀物备用,采用凯氏定氮法[17]测定沉淀物蛋白含量即为真蛋白。粗脂肪:按照GB 6433―1986《饲料粗脂肪测定方法》中的索氏提取法测定。粗灰分:按照GB 6438―1994《饲料中粗灰分的测定方法》的高温灼烧法测定。粗纤维:按照GB/T 6434―1994《饲料中粗纤维测定方法》中的酸碱洗涤法测定。水分:按照GB 6435―1992《饲料中水分的测定》方法测定。乳酸菌的测定用平板活菌计数法[18],采用改良MRS培养基。大肠杆菌的测定采用GB 4789.3―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标准执行;酵母菌的测定按照GB 478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