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震区公路的防震原则: 一.平原区路基震害 纵向开裂:发生在路肩与行车道之间、新老路堤之间。 边坡滑动:由于碾压质量问题或坡脚水浸。 路堤坍塌:由于低塑性粉土、砂土压实不够。 路堤下沉:由于软弱粘土触变或粉砂土液化。 纵向波浪变形:由于路堤走向和地震波一致。 桥头路堤震害:下沉、开裂、坍塌。 地裂缝:喷砂冒水。 4.5 地震 平原区路基防震原则: 避:河岸、水渠、低洼地带。 查:液化砂、易触变粘土的分布。 排水 压实 用粘性土做填筑材料。 加强桥头路堤防护。 4.5 地震 二. 山岭区路基震害 路堑边坡:滑坡与崩塌。 半填半挖边坡:上坍与下塌。 挡土墙:砌缝开裂、墙体变形、墙体倾倒。 4.5 地震 山岭区路基防震原则: 避:滑坡和崩塌的地段。 减少对山体的破坏,控制挖方边坡高度。 加强排水和坡脚支挡。 在≥7度的烈度区内,挡土墙作抗震设计。 4.5 地震 桥梁震害:软基上≥9度区,墩台滑移和倒塌。 防震原则: 增加基础刚度和埋深。 采用桩基础。 减轻桥重,加强上部结构整体性。 用抗震性能好的材料,如钢材和钢筋混凝土。 4.5 地震 任务4.1 崩塌任务4.2 滑坡任务4.3 泥石流任务4.4 岩溶任务4.5 地震 学习情境4 常见不良地质现象分析 1、泥石流的概念:由暴雨或冰雪迅速融化形成的一种突然爆发性的含大量泥砂、石块的急骤水流,并且挟带堆积在缓坡或山谷中的大量堆积物成为泥石洪流冲向山前地带的现象,称为泥石流。 1)沟槽纵坡较大、便于集水、集物的陡峻的地形地貌 2)流域内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 3)流域中上游有大量的降雨、急剧消融的冰雪或渠道、水库的溃决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供给。 2、泥石流的成因 4.3 泥石流 我国是世界上泥石流活动最多的国家之一,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及华北的山区,如四川西部、云南西部和北部、西藏东部和南部、甘肃东南部、青海东部、祁连山地区、昆仑山及天山地区;黄土高原、太行山和北京西山地区、秦岭山区、鄂西及豫西山区等。此外,在东北西部和南部、华北部分以及华南、台湾、海南岛等地山区也有分布。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近百座县城受到泥石流的直接威胁和危害;有20条铁路干线的走向经过1400余条泥石流分布范围内,1949年以来,先后发生中断铁路运行的泥石流灾害300余起,有33个车站被淤埋。在我国的公路网中,以川藏、川滇、川陕、川甘等线路的泥石流灾害最严重,仅川藏公路沿线就有泥石流沟1000余条,先后发生泥石流灾害400余起,每年因泥石流灾害阻碍车辆行驶时间长达1-6个月。 4.3 泥石流 4、泥石流对公路的危害 ① 泥石流沟道变迁改道,冲毁路基。 ② 淤埋公路。 ③ 桥涵孔径部分或全部被堵塞 ④ 冲毁桥涵。 ⑤ 泥石流固体物撞击损坏桥涵。 ⑥ 堵塞河流,改变水流方向,造成河流下游桥梁水毁;抬高水位,造成上游桥梁和沿河公路被淹没。 总的来讲,泥石流主要灾害特征是成灾快、灾情重、危害面广。 4.3 泥石流 5、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区一般呈现为三面环山、另一面仅有一个狭窄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汇水面积大;流通区的纵坡坡度大,沟谷狭窄.岸坡陡峻,使泥石流得以迅猛直泻,堆积区为开阔的山前倾斜平原。 典型的泥石流发生地由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 三个区段构成 4.3 泥石流 气象条件 地表水的迅速而大量汇流是形成泥石流的根本条件,因此泥石流流域常发生强度较大的暴雨或具有开阔的山坡,堆积有大量的积雪或冰川,气温回升强度大,有产生骤然融雪的可能。 形成泥石流的地质条件 泥石流分布多为新构造运动活动显著、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裂隙密行,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强烈;山体岩石结构疏松、软弱、易风化,地表岩石风化破碎.有形成泥石流所需的大量颗粒状松散固体物质来源。 4.3 泥石流 人类的滥砍滥伐、垦荒造田、修路切坡、开山劈石、采石弃渣甚至过度放牧等活动都会严重破坏山区的地表植被.加速地表岩体的风化,加大水土流失程度。大量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很多泥石流的发生都与人类的上述各种活动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有的就是导致泥石流发的直接原因,有的会加大泥石流的发生程度。 人为因素影响 4.3 泥石流 6、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A.跨越措施 (1)桥梁适用于跨越流通区的泥石流沟或者洪积扇区的稳定自然沟槽。 (2)隧道适用于路线穿过规模大、危害严重的大型或多条泥石流沟。 (3)泥石流地区不宜采用涵洞,在活跃的泥石流洪积扇上禁止使用涵洞。 (4)过水路面适用于穿过小型坡面泥石流沟的三、四级公路,路基坡脚宜设抑水墙,以防止冲刷。 4.3 泥石流 排导沟 渡槽 导流堤 B.排导措施 适用于有排沙地形条件的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4课 认识编码 课件 黔科版信息科技四年级上册.ppt
- 漫漫自考路,悠悠自学情.docx VIP
- 2025年国培卫健、粤医云3月临床医学、全科医学答案.docx VIP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试题第二单元测试卷-2(无答案).docx VIP
- 2024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型(浙江专用)压轴题06 相似相关压轴题(教师版).docx VIP
-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猜猜他是谁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VIP
- PSP版波斯王子启示游戏攻略.doc VIP
- 2025年中考数学压轴题专练:二次函数综合(面积问题)(含解析).docx VIP
- 2009~2012社保缴费基数(全国).pdf
- 2025年中考数学压轴题专练:二次函数与圆综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