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徐渭疯狂原因探析
徐渭疯狂原因探析
[摘要]文章认为促使徐渭中年以后的疯狂的原因众多,但主要有四个方面,即徐渭的性格、思想、师从以及不幸的人生经历,促使徐渭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关键词]徐渭;思想性格;精神分裂症
对徐渭中年以后疯狂,诸多学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仍然争论不休,文章欲就此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以为徐渭的疯狂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促使他疯狂的是他独特的经历以及由此形成的奇异的思想。文章欲探究徐渭疯狂的原因,其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性绝警敏”――压抑的童年、少年和锋芒毕露的才华
徐渭的早年:畸形的出身与奇异的才华。心理学认为,童年体验是人心理发展的一个不可逾越的中介,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气质、思维方式等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童年的体验,特别是那些印象深刻地体验,往往给人的一生涂上了一种特殊的基调和底色,在个体的发展史上打下不可磨灭的烙印徐渭为侍妾(后为“侍妾”,当时为“婢女”)所生,始生百日而父死,依继嫡母苗宜人而居。在他十岁那年,因家道衰落,苗宜人竟遣散他的生母和一批仆人,这都在徐渭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无法弥补的创伤。十四岁那年苗宜人死,他义不得不改依同父异母的正出的长兄徐淮,这对他又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使他从小形成了独特的压抑与反抗,拘束与放纵性格。徐渭小时候就显露出了出众的才华,六岁时“书一授数百字,不再目,立诵师听。”(《畸谱》)八岁为文援笔立就,“君子缙绅至有宝树灵珠之称,刘晏、杨修之比。”十几岁时为文,“指掌之间,万言可就。”(俱见《上提学副使张公书》)连庶出都算不上的家庭地位,未百日而丧父、亲母被卖、嫡母早逝的痛苦,没有一件顺心的事,这种经历使年幼多才的徐渭很小就行成了敏感多疑的性格。这种童年的坎坷的经历,尴尬的家庭、社会地位,深深地刺激了徐渭幼小的心灵,使他“性绝警敏”(陶望龄《徐文长传》)遇事多疑,渐生病态,以致后来发展神经分症。
二、“十谒九不见”――屡屡败北
徐渭的青年时代和科举。徐渭早年是一个功名心很强的人物,由于他生在一个科举至上的社会里,他也曾着意科举几乎半生,希望走上仕途,一试身手,本来似乎在科举之途上易如反掌,结果却一再败北,从他自著的《畸谱》来看,他二十岁中秀才后,从二十三岁始参加科考,直到四十一岁,连考八次,却屡屡败北。什么原因?他在十九岁时因童试再次落第愤而上提学副使书中自己作出解释:“再试有司,皆以不合规寸,摈斥于时。”(《上提学副使张公书》)所谓“不合规寸”即是不符合当时的封建思想,那对当时来说就是异端思想。四十四岁时还想参加考试,因故未能成行,此后即废考。他热切向往功名顺遂,以便一展身手,他很自信,“男儿抱策满万言,殿头日炙研水干,今朝一得龙颜笑,明日金鞍摇马鞭。”此诗虽是写给友人的,但也表明了自己的理想。徐渭的自我价值始终得不到实现,而“自我实现是人类最基本的动机,人类都具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即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各种潜能的趋向。”他在《省试周大夫赠篇罢归赋此》中说:“十谒九不荐,那能长作儒,江光凌弃璧,关色黯归孺。薇蕨求新主,羹汤问小姑,风雷亦何限,终是恼凡鱼。”为脱离在长兄徐淮哪里乞食的生活,这位兄长对徐渭并不好。徐渭在《上提学副使张公书》中自叙处境时说:“骨肉煎逼,箕豆相燃。日夜旋顾,惟身与影。”长兄那里生活不下去哪。后来不得不入赘潘家,五年后妻死搬出潘家,赁房开馆授徒,以后长期困顿,时不时人人幕府求食。一次次痛苦的科考失意极大地震撼了他,使他非常伤心。他的《桑枝半月一蝉振羽》说:“饮露自怜留月伴,吟秋谁解倚风听。人间梦想冠缨贵,唱断清声唤不醒。”对痴情进入社会上层的某些人物,借秋蝉的鸣声巧妙地提出了讽谏。从热中功名到淡薄名利,这是徐渭思想的一个巨大转变。徐渭的思想最终可归结为一句话:法乎自然。他说:“人心之惺然而觉,油然而生,而不能自己者,非有思虑而启之,非有作为以助之,则亦莫非自然也。”(《读龙惕书》)它把顺应人的血肉之躯而全其自然天性视为人生的基本要义,这就是“中”,所谓“中之云者,酌其人之骸而天之之谓也”(《论中》)。徐渭推崇自然天性的认识和当时另一位思想家李贽反对禁锢“人欲”达到了殊途同归。
从幼年到壮年,徐渭经历了人生中种种难以忍受的痛苦一幼年失怙,青年丧偶,家园零丁,科场顿挫。他所遭受的不幸中的任何一项都可能是人的心里发生严重的畸变,何况是一次次的遭受打击,何况徐渭的自我意识又是那样强烈,这些都埋下了精神病变的祸根。
三、徐渭的师从与异端思想
徐渭幼年从陆如刚学习“时文”,二十八岁师“季长沙”,后又从表兄王龙溪,而季王皆王守仁门人,为王学左派,将“良知”引向禅学,对徐渭有较大影响。王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徐渭的一生:“乐是心之本体,本是活泼,本是脱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