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种选育3.3摘要.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omparison of the hypothetical reaction mechanism of SU10, SU11, and SU12 on avermectin PKS and milbemycin PKS Avermectin用亮氨酸推理选育方法: 诱变处理将S.avermitilis XC1-25新鲜斜面培养物制成单孢子悬浮液,吸取5ml放入无菌平板中,并置于波长253.7nm、功率30W紫外灯下30cm处开盖、振荡照射60s备用。 含有L-Ile平板的制备:将不含L-Ile培养基20ml倒入培养皿内,平放,待凝后再倒入5ml含有0.1%L-Ile的培养基,平放。 L-Ile变株的分离:将经UV处理过的存活孢子,以适当浓度涂布于含有0.1% L-Ile的平板培养基上培养,Ile变株系从这种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中分离得到。 Avermectin用亮氨酸推理选育结果: Tab.1 Comparison of AVMB1 productivity among the natural isolates,UV mutants and the I-lei mutants B1 (%) average The highest NS UV UV+I-lei 100 109 114 100 118 122 Structure of the spinosad(多杀菌素) spinosads的生物合成 多杀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中各基因的功能 基因 大小 (氨基酸) 推定功能 基因 大小 (氨基酸) 推定功能 spnA 2596 PKS spnM 321 聚酮交链桥形成 spnB 2153 PKS spnN 333 福乐糖胺:3-酮基还原酶 spnC 3171 PKS spnO 487 福乐糖胺:2、3-脱氢酶 spnD 4929 PKS spnP 456 福乐糖胺转移酶 spnE 5589 PKS spnQ 463 福乐糖胺:3、4-脱氢酶 spnF 276 聚酮交链桥形成 spnR 386 福乐糖胺:转胺酶 spnG 391 鼠李糖转移酶 spnS 250 福乐糖胺:二甲基转移酶 spnH 251 鼠李糖:O-甲基转移酶 ORF-R1 199 未知 spnI 396 鼠李糖:O-甲基转移酶 ORF-R2 282 外切脱氧核糖核酸酶 spnJ 540 聚酮交链桥形成 ORF-L15 256 氧化还原酶 spnK 396 鼠李糖:O-甲基转移酶 ORF-L16 282 lysR调节因子 spnL 284 聚酮交链桥形成 抗性化合物的确定及顺序推理选育 思考题:根据你学的选育知识,设计spinosad的选育? 推理选育步骤 培养基的调整 自然选育 10 培养基的调整 一个突变株由于基因突变,失去生理特性的平衡,同时也因此降低了与原来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由于这种环境因素的选择作用,不适应的突变株优良性状不能表达,甚至被淘汰。 在实际选育中,当选育到一个优良变株时,要改变环境条件,即调整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使变株处于一个适应的环境中得到充分表达的机会,使高产性状及其他优良特性完全发挥出来,这就是表达型=基因型+环境的作用。 基于上述道理,对诱变1~2代后的优良菌株,要进行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调整,使它在短时间内的群体遗传结构占优势,从而表现出更高的生产性能,发酵单位达到最佳水平。 表 抗霉素A生产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产能力 选育菌株号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组和编号 1 2 3 4 5 6 7 M101 65 120 204 316 M106 240 530 646 1938 M206 690 856 3164 M306 870 1260 1960 4492 M406 1672 2070 4952 M506 5512 7180 7500 M606 7800 9500 图 盐霉素生产菌育种过程产量提高情况 C A C B C D E F A 营养改良 B 培养基调整 C 选育新菌种 D 菌种改良 E 调整营养, 增加种量 F 培养基调整 相对效价 1 600 培养基调整方法: 正交设计 响应面方法 首先通过试验确定该菌种最适的碳、氮源、无机盐及其他生长因子,在全面分析影响试验指标的培养基各组成成分的基础上,排除已经明确作用不大的组成成分,让它们作为试验的基础条件,固定在同一水平上,抓住影响指标的限制性因素(组成成分)进行试验,并根据实际可能和菌

文档评论(0)

187****50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