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与宣泄魏耕诸友人清后文学活动及其意义.docVIP

拯救与宣泄魏耕诸友人清后文学活动及其意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拯救与宣泄魏耕诸友人清后文学活动及其意义

拯救与宣泄魏耕诸友人清后文学活动及其意义   摘要:以“通海案”而著称的魏耕、朱士稚、钱价人、钱缵曾等人,在反清的同时结成了一个联系密切的文学活动群体。诸人通过社事、酬唱和编辑诗选等活动活跃于清初文坛上,《道南集》、《吴越诗选》和《今诗粹》等当代诗选是他们文学活动的重要成果。入清后,伴随着功业之心的亡命生涯,使他们的文学活动具有了独特的认识价值和审美意蕴。一方面,对诗坛现状的不满促使他们希望通过选诗来纠正王李钟谭和云间末流的弊端,为拯救诗歌的生命而煞费苦心。另一方面,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交织成他们宣泄个体与环境的冲突的创作主题。由于诸人的特殊经历,他们以文学活动串联了江浙地区的一大批文人志士,不少人的生平事迹便赖彼此的酬赠之作得以保存。而诸人编选的当代诗选共收录诗人871名,无集流传者达667人,其中富含的历史信码有待于研究者的破译。   关键词:魏耕;文学活动;选本;意义   中图分类号:1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608(2010)05-0115-07收稿日期:2010-06-30   作者简介:邓晓东,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210097      明清之际的魏耕(1614-1662)、朱士稚(1614-1661)、钱价人(?-1662)、钱缵曾(?-1662)等,因曾参与使“江南半壁震动”的“通海案”而备受关注。当人们的眼球被这段神秘的历史所吸引时,诸人在清初的文学活动及建树却久被忘却,这固然因为他们的豪情壮举值得后人敬重,但诸人因不良死而致使的诗文罕传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今天看来,揭示这一“应该在遗民诗史上占有地位”的特殊群体的文学活动,不仅是确认其文学史地位的需要,还具有理论和史实研究的价值。      一、魏耕诸友的社集酬唱暨选诗之举      明亡清兴的鼎革巨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轨迹,一些不愿受他族统治者,便放弃了入仕的追求而选择了遗民的道路。然而建功立业的情结又使其不甘于终老山林,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交织了他们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魏耕诸友,便是这群人的代表。魏耕,字楚白,号雪窦,又号白衣,慈溪人。入清弃诸生,随即参与苕上起兵之役,事败,亡命江湖,奔走吴越,联络山海,终因“通海案”而遇难。前人云:“白衣在前朝,初不挂仕籍,可以死,可以无死。”(孙祖德《(息贤堂诗集)跋》)故而他的矢志抗清,愈加令人肃然。他的周围曾聚集了一大批有志恢复的义士,在清初的近二十年里,除反清外,他们究竟进行了怎样的文学活动呢?   较早记载诸人文学活动的是朱彝尊(1629-1709),其《贞毅先生朱士稚墓表》有云:“先生既免系,放荡江湖间,至归安,得好友二人,其一自慈溪迁于归安者。自是,每出则三人俱。至长洲,交陈三岛,已交予里中,交祁班孙于梅市。后先凡六人,往来吴越,以诗古文相砥砺,吴越之士翕然称之。”这里的“先生”指山阴朱士稚,他是明吏部尚书朱赓之孙、雷州知府朱敬衡之子,顺治初因起义抗清失败而亡命江湖。由于“通海案”的原因,上文隐去了魏耕和钱缵曾的姓名而以籍贯代之。所谓“免系”,即指朱士稚起义失败后,于顺治四年(1647)被捕入浙江按察司狱论死,得好友张宗观费重金营救出狱一事。鉴于朱彝尊与诸人关系亲密,他所勾勒的这个往来吴越、以诗文砥砺的六人群体,即魏耕、朱士稚、钱缵曾、祁班孙(1635-1673)、朱彝尊、陈三岛(1624-1660),是可信的。而朱彝尊虽然没有提到钱价人,但从钱氏亦罹“通海案”死的事实来看,他与诸人的关系亦相当密切(他是钱缵曾的族叔),也应属于该集团。他们中除朱彝尊外,均因郑成功、张煌言己亥之役的失败,或忧愤而卒(陈三岛、朱土稚),或被斩首(魏耕、钱缵曾、钱价人),或遭遣戍(祁班孙)。可见,这是个集抗清与文学活动于一身的群体。   参与社事,是魏耕诸友文学活动的内容之一。明末清初,吴越文人结社成风,就魏耕等人所在的越地而言,“越中当顺治初年,好为文社,每会集八邑髦士百余人”。文士入社不仅是结交朋友、切磋文艺的绝好机会,还是扩大知名度的有效途径,更有所谓“得与者为名士,否则无所齿于众”的情况。就魏耕来说,全祖望谓其曾得“山阴祁忠敏公器之,为遍注名诸社中”(《奉万西郭问魏白衣(息贤堂集)书》)。祁忠敏即祁彪佳,卒于顺治二年(1645)。因此,魏耕得祁彪佳“注名诸社”当在此前。然而全氏《雪窦山人坟版文》又说魏耕与祁彪佳之子理孙、班孙结识于顺治二年之后,如此,前后两说就显得矛盾,所以“注名诸社”的说法尚需进一步讨论。但这并不意味着魏耕没有参与过社事,事实上,《雪翁诗集》中尚存有不少其与各社文士交往的诗篇。如《归吴兴草堂寄怀吴门周灿、顾樵、徐松、周安、徐耿、吴炎、沈自?b、顾万祺、潘柽章、周抚辰诸子》所及诸人,除二徐、一沈和顾万祺外,其余六人均为惊隐社成员,诗中“相爱相将尽故人”之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