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最终解释权规制问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析最终解释权规制问题

探析最终解释权规制问题   摘要 满目繁杂、吸人眼球的各种促销广告刺激着公众消费,但在精美、巨大的广告牌下悄然写着“此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本公司所有”,看似消费者获得促销优惠,实则剥夺最后话语权。随着《零售商促销管理办法》出台,“最终解释权”被直接令行禁止,但是商家还是罔顾制度并越演越烈。   关键词 合法权益;最终解释权;基本原则   中图分类号 D922.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316-(2014)06-0073-2   2014年初,王先生来到一家位于海口市龙昆南路KTV消费,当时商家设置了包厢最低消费,如小包厢最低消费100元可享受7瓶啤酒、一个水果拼盘和免费使用一套酒杯。当晚,王先生和朋友消费完要离去时,桌上还剩了几瓶酒,当王先生要求推掉或者存酒时却遭到了服务人员的拒绝。KTV服务人员给出的解释是:“小包厢设有最低消费,不管剩下几瓶酒,一概不退或者办理存酒,公司拥有最终解释权!”对于商家的解释,王先生表示非常不满。“什么最终解释权?纯粹是霸王条款,剩下的酒不给退也不给存,简直是无视顾客的利益。”王先生表示。像王先生这样遭遇商家的“最终解释权”而吃亏的消费者为数不少,而商家往往也喜欢用“最终解释权”条款来限制消费者的权益,免除自己的责任。那么“最终解释权”到底合法吗?   一、对“最终解释权”的相关认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活动日趋活跃,从大到房产交易,小到街头打折,商家为了推出自己的商品和服务,以求在消费市场中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频繁地推出各种形式的促销活动来吸引顾客,商家总会在名目繁多的条条框框中埋伏一笔:“最终解释权”归本商场所有。一旦交易发生纠纷,商家就会搬出这些“护身法宝”,而消费者大多数都只能忍气吞声。   (一)“最终解释权”的由来   “最终解释权”最早出现在格式合同中,由于促销行业、垄断行业存在交易内容的重复性,为了使交易便捷、快速,导致制式合同的存在并大量用于商事领域,格式合同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并降低交易成本、增加企业创收。格式合同中“最终解释权”为什么一直受到商家的青睐,在商品交易活动中永存不休呢?   商家作为市场交易的主体,利益最大化是他们永恒的追求目标。而“最终解释权”的存在就好比商家的挡箭牌,既规避经营中的风险并降低成本,又明定责任、减少纠纷。现代商业竞争的激烈和残酷使得经营者在推出促销活动的同时,必须要考虑活动所带来的风险。一方面,他们尽量在把促销活动的内容描述地具体明确,避免使用一些含糊不清或容易发生歧义的语言;另一方面,他们多在促销广告中注明:“最终解释权”归本商场所有,企图在发生纠纷时,保护自己的利益不被损害。就算是消费者起诉,经营者败诉,而败诉承担的责任仅仅是把促销广告中打折优惠兑现或者赔偿原商品的几倍价格。但是在现实社会中,由于诉讼是一件既浪费时间又耗费精力的事情,其成本对于消费者来说远高于在促销活动中所得到的利益。因此,几乎所有的消费者在面临这样的问题上都选择了自认倒霉。正因为存在这样的利益差,致使“最终解释权”在市场经济发展尤其是金额不大的商品交易中泛滥成灾。   (二)“最终解释权”的概念及其性质   “最终解释权”顾名思义:最后的说明含义、原因、理由的权利。《合同法》第39条规定:“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格式合同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但对于消费者而言却是一个不定时炸弹。格式合同限制了“意思自治”原则,作为格式合同的拟定方经营者可以凭借其优越的经济地位,制定有利于自己并限制消费者权利的合同条款。由于促销活动广告和其他宣传内容是商家预先拟定的,没有与消费者协商,而且还不允许消费者修改或补充,并反复使用与同一商品交易中,符合《合同法》关于格式合同的规定,所以这些内容构成格式合同的条款。自然作为广告活动中的“最终解释权”条款就属于商家单方面的格式条款,具有格式合同的性质。   二、“最终解释权”的法律效力   关于“最终解释权”的效力问题,笔者将从两个角度来分析:   (一)从民法基本原则看“最终解释权”   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其中公平原则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占重要位置,引导市场正向发展。公平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应依据社会公认的公平观念从事民事活动,以维持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均衡。公平原则主要是规范当事人间缔结的合同关系,尤其是确定合同内容,给予双方均衡的利益。由于经营者自己制定“最终解释权”,保留自己对纠纷发生的最后话语权,否定消费者的知情权与解释权,从而使两者站在不同的法律地位,显然违反民法的公平原则,违背市场交易规制,使得“最终解释权”无效。   (二)从现行法律规定看“最终解释权”   1.《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