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析李清照词中忧郁美
探析李清照词中忧郁美
【摘要】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为著名的女性作家,她也被后人奉为婉约词之宗。在她的大部分词作中都或多或少地渗透着或表现出愁苦忧郁的情调。文章将按照其创作的分期来探究其词产生忧郁情节的原因以及具体表现,并最终分析了由这种特殊的忧郁所产生的美感。
【关键词】李清照;忧郁美;婉约派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尤其以她的词闻名于世。明代王士祯在《花草蒙拾》称“易安为婉约主”,《古今词论》更是将李后主、李白和李清照并称为“词家三李”,她的词也在《蕙风词话》中被评价为“笔情近浓至,意境较沉博,下开南宋风气”。
李清照的词作,由于她的生活遭遇和思想感情的变化,可以以宋高宗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为界分作两个阶段:
一、渗透着淡淡忧愁的前期词
李清照前期的词作,内容比较狭窄。咏闺思,寄闲愁,诉别情是其主要内容。这些词作主要描写少女和少妇的生活,表现了她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爱情的追求。从总体上来说,这些词的情调是明朗的、幸福的,但作为她歌咏自然、歌咏生活、表现理想、追求爱情这一主旋律,其作品中也自然或者不经意间流露出淡淡的忧愁。
虽然李清照在前期的生活是比较稳定,比较幸福的,但是她仍然不能摆脱女性特有的忧郁气质。那些少女独有的惜春、伤春的情怀,那种女性哀叹红颜易老,感伤时序的情感以及不能自已的闺思从她前期“幸福”的词作间淡淡地渗透出来。同时,虽然她出自名门,但她的志趣却不在养尊处优,而是潜心词作,钻研学术。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代,这样一个特例独型,才华横溢的女子,残酷的封建制度和呆板的封建礼教不可能为她敞开通向理想的大门,相反却会设置重重障碍。于是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也会因为彼此遥远而产生出忧愁。
在描写少女感伤时序,伤春悲秋的词作中,李清照早期的《如梦令 春晚》是其代表作。词中刻画了一个年轻女子爱花、惜花的细腻感情,创造了鲜明、优美的艺术形象。“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自然,直白,明确,为下文的“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做了良好的铺垫。一春一秋的对比,想到突然之间春的离开,衰损的残花就像逐渐消瘦的少女,年华匆匆,容颜易逝,则忧愁淡淡地含苞。
在李清照前期词中比例最大是写闺怨的别绪离愁。这类词内容真实健康,但是比较狭隘;感情真挚深笃,但较柔弱低回;格调婉约细腻,但又缠绵悱恻。但是从情真意切地来抒写闺怨离愁别绪的角度来说,她的这类词确实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如她在新婚不久写的《一剪梅》,集中体现了她对丈夫的深厚爱意,也吐露了各居一方的相思之苦;还有她的《醉花阴?重阳》,也是最能代表作者深闺的孤独寂寞的。另外还有一首不同于那些仅仅局限在夫妻感情间的词作,这首词叫《蝶恋花》,是作者描写姐妹离别时的情景,抒发词人远离姊姐以及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人道山长山又新,潇潇微雨闻孤馆”,似乎是说不尽的肝胆和伤感,但词人并没有一味沉溺在伤感之中,那句“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表明了词人有了新的希望和寄托,词人以形象感人的描写和质朴真挚的抒情,表达了女性所特有的纯真、深婉、细腻的感情。
二、表现出国仇家恨的后期词
宋王朝在经历了167年的和平繁荣后,就被金国的胡马铁蹄踏破了关山之梦,北宋灭亡,山河易色,生灵涂炭,李清照也随之经历了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于是她的创作视角也逐渐跳出了个人情感的狭小天地,延伸成一种对国家民族生死存亡忧患的国愁。国恨家仇成就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难以替代的地位。这一时期她的词按照内容来分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一) 痛失故国,颠沛流离,思人怀乡之忧郁
随着朝廷的南迁,李清照一家也开始了漂泊不定的生活。南渡第三年,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病故,他们花费大量心血收藏的金石文物也丢失大半,眼见着一年不似一年的生活,李清照心中思人怀乡的凄楚情怀被深深地触动。在她的《菩萨蛮》一词中:“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强烈抒发了词人的思乡之情,家破之苦,人亡之悲。又如她的《孤雁儿》: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清怀如水。笛里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恨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泪千行泪。吹萧人去玉楼空,肠断有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全词明白如话,却又含蓄深沉。在词中,易安多用清冷宁静的意象,似静却又难掩孤独冷清,似动却又仿佛无力缠绵。这些清雅之景衬托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与悲凉。尤其是词尾用了弄玉吹萧的典故,人间天上,肝肠寸断,无人可倚,哀痛至极。可以说此时易安已经将她个人的哀愁演化成了国破家亡的哀愁了,她对故乡、对家人的思念,也演化成了对故国的思念了。
(二) 亡国之恨,忧国忧民之忧郁
国破家亡成为李清照词作前后期的分水岭,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