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轼与辛弃疾女性词的比较
【摘 要】苏轼和辛弃疾都是宋代著名的词人,两人豪放风格的词成就十分突出,以豪放风格词并称“苏辛”。其实两人以婉约风格为主的女性词也有不少,苏轼的婉约词内容涉及十分广泛,其中女性题材在苏轼词中占据着相当部分,他的女性词大致可以分为闺怨词、赠姬词、悼亡词与寄内词四类;辛弃疾词中也有不少涉及女性,有些是他专门为女性创作的,他的女性词主要有闺怨词和赠姬词两类。本文主要通过对苏轼和辛弃疾的女性词中的闺怨词和赠姬词进行比较,分析两人在女性词创作上手法特色和人物形象等各方面的特点。
【关键词】苏轼;辛弃疾;女性词;闺怨词;赠姬词
一、比较苏轼与辛弃疾的闺怨词
洞仙歌?江南腊尽
苏轼
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
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
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无个事、一成消瘦。
又莫是东风逐君来,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祝英台近?晚春
辛弃疾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
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
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
却不解、带将愁去。
两首闺怨诗,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相同点在于:苏轼的《洞仙歌?江南腊尽》和辛弃疾的《祝英台近?晚春》都是借景抒情来表达诗人的内心情感。苏轼的《洞仙歌?江南腊尽》是写的早春,作者通过景物杨柳来喻人,写杨柳的姿态优美,用含蓄委婉的手法,表达自己对那些清英雅秀的佳人的深切同情和赞美之情。《祝英台近?晚春》通过景物描写“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描写了一副伤感的情人分别的场面,在十日九风雨的天气里,天空中片片飞红落漫天,黄莺不住的啼叫,描绘出一幅冷清落寞的场面,渲染了情人分离凄凉、孤寂的氛围,抒发了作者的愁苦之情。
不同之处在于:苏轼更注重写景,全词以景物为主,把景物的神情姿态刻画得淋漓尽致,而辛弃疾更多的运用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心里的情感。
苏轼的《洞仙歌?江南腊尽》上片写柳的姿态之美。从腊梅调引出春柳,冬季已过,新春来临,梅花开过后柳树开始萌芽。如果说春天是充满活力和生命力的话,那柳树一定是春的代言人,柳树从萌芽到绿荫,伴随着春风,枝条在春天里舞蹈,很生动的突出了柳树的形象。接着赞美了柳枝的婀娜多姿,别有一番风味,像是少女的细腰,生动形象的写出垂柳的独特风韵,赞美了它清高雅洁的品格。下片写垂柳的清寂、丽姿无主,到了晚春后,柳絮飘零,表达出它无人欣赏的悲哀与凄凉。唯有东风能消除愁闷,吹散她眉头的忧愁,这让人不禁想到李清照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整首词都是以描写垂柳的情态为主,感情细腻而复杂,喻示出少女的形象,表现了她品格清雅而命途多舛。
辛弃疾的《祝英台近?晚春》中更注重叙事,注重人物形象刻画和心理上的表现。上片写的是情人离别,并用时节天气和周围景物渲染离别的伤感氛围,衬托悲苦惆怅的心情。接着写离别后女子对情人的思念之情,天天期盼着、等待着,煎熬度日。这里对女子的动作描写生动而细致,如“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女子把刚刚插在鬓边的鲜花摘下来了,一瓣瓣的数着,戴上去没多久后又摘下来细数,女子内心忐忑不安的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表现出她盼望丈夫早日归来的焦急心情。接着,作者通过梦中的呓语来表示对春天的怨恨,这比一般的怨春层次更深,“春天把愁思带来了,春归何处,为何不把愁苦一起带走?”这不仅是女子对亲人的牵挂和思念之情,也是作者对家国之愁的怨恨。
二、比较苏轼与辛弃疾的赠姬词
水龙吟?赠赵晦之吹笛侍儿
苏轼
楚山修竹如云,异材秀出千林表。龙须半翦,凤膺微涨,玉肌匀绕。
木落淮南,雨睛云梦,月明风袅。自中郎不见,桓伊去后,知孤负、秋多少。
闻道岭南太守,后堂深、绿珠娇小。绮窗学弄,梁州初遍,霓裳未了。
嚼徵含宫,泛商流羽,一声云杪。为使君洗尽,蛮风瘴雨,作霜天晓。
蝶恋花?席上赠杨济翁侍儿
辛弃疾
小小华年才月半。罗幕春风,幸自无人见。刚道羞郎低粉面,傍人瞥见回娇盼。
昨夜西池陪女伴。柳困花慵,见说归来晚。劝客持觞浑未惯,未歌先觉花枝颤。
这两首词都是赠姬词,都是词人写给朋友身边侍女的词作,两首词的题目很明确的表现了词作内容和写作对象,而两者在具体的描写和表达上也有很多不同之处。接下来就详细分析一下这两首词的不同点。
(1)苏轼的《水龙吟?赠赵晦之吹箫侍儿》中以物喻人,注重对景物的描写来引出下片的人物并抒发个人情感;而辛弃疾的《蝶恋花?席上赠杨济翁侍儿》中写景较少,基本上是对人物的直接描写,通过动作神态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