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节中药跟其制剂分析.pptVIP

  1. 1、本文档共1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4章节中药跟其制剂分析

第十四章中药及其制剂分析 安徽中医学院 药物分析教研室 本 章 内 容 第一节 概 述 一、定 义 中药制剂是根据药典、制剂规范和 其它规定的处方,将中药的原料药物 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以直接用 于防病、治病的药品。 薄层板的选择 1、中药指纹图谱的定义 运用现代分析技术对中药化学信息以图形(图像)的方式进行表征并加以描述。 现代分析技术:包括光谱、波谱、色 谱、核磁共振、X射线衍射及各种技 术的联用。 2. 指纹图谱研究的直接目的 (1) 对中药质量控制的补充和提高。 (2) 控制中间体、成品的一致性,减少批间差异 2000年版中国药典(2000年版) 薄层扫描法品种 品种数量 TLCS数量 占总数% 534(药材) 20 3.74 458(成药) 32 6.99 978(总数) 52 10.73 2000年版中国药典(2000年版) HPLC法品种 品种数量 HPLC数量 占总数% 534(药材) 54 10.11 458(成药) 48 10.48 978(总数) 102 20.59 应用实例-小青龙合剂 [处方] 麻黄125g 桂枝125g 白芍125g 干姜125 五味子125g 细辛62g 甘草(蜜炙) 法半夏188g NOTES:合剂是在传统汤剂基础上改进后的一种新剂型 应用实例-小青龙合剂 [制法] 以上八味,细辛、桂枝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白芍、麻黄、五味子、甘草加水煎煮至味尽,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和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浓缩至约1000ml。法半夏、甘姜照流浸膏剂项下渗漉法,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漉液浓缩,与上述药液合并,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1000ml,加入苯甲酸钠3g与细辛、桂枝挥发油,搅匀,即得。 [性状] 本品为棕黑色的液体;气微香,味甜、微辛。 [功能与主治] 解表化饮,止咳平喘。用于风寒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0-20ml,一日3次,用时摇匀。 方药分析: 君 麻黄—发汗为君 臣 桂枝—解表为臣 佐 甘草—恐发汗太过, 佐以甘草缓 之 使 白芍、干姜、细辛、法半夏、五 味子—几药合力共为使。 可外发汗,内行水,散表里之邪。 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小青龙汤 近代由重庆桐君阁中药厂该汤剂为合剂 本方治疗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近代也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均见咳、喘、痰白清稀者。 供试品溶液与阴性对照液的制备: 取合剂10 ml,石油醚分3次萃取,合并石油醚萃取液[油层],浓缩至1ml,为供试品溶液A; [水层]用Na2CO3调PH11-12,用氯仿萃取,合并氯仿萃取液,回收氯仿至干,残渣用1ml甲醇溶解,为供试品溶液B; NOTES:阴性对照液如上法同步进行。 1. 桂皮醛的鉴别 取供试品液A、阴性对照液、桂皮醛对照液(1ug/ml)15ul,点于同一硅胶G板上,环己烷-乙酸乙酯(17:3)展开,晾干,喷2,4—二硝基苯肼乙醇T.S,供试品A与对照品在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橙色斑点,而阴性对照液无此斑点。 2. 细辛挥发油的鉴别 取供试品液A、阴性对照液、细辛挥发油对照液(1:10乙醚液)5ul,点于同一硅胶G板上,环己烷展开,晾干,喷10%香草醛浓硫酸T.S,加热至显色,供试品A与对照品在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粉红色斑点,而阴性对照液无此斑点。 3. 麻黄碱的鉴别 取供试品液B,阴性对照液,麻黄碱对照品液(1mg/ml)各5ul,点于同一硅胶G,氯仿-甲醇-浓氨水 (20:5:0.5)展开,晾干,喷茚三酮T.S,加热至斑点显色,供试品B与对照品在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蓝紫色斑点,而阴性对照液无此斑点。 取合剂5ml,上聚酰胺柱,DW洗脱,洗脱液水浴浓缩至干,用1ml甲醇溶解,为供试品溶液C; 聚酰胺柱再用95%乙醇洗脱,弃取洗脱液,用3M氨乙醇液洗脱,收集洗脱液水浴蒸干, 1ml甲醇溶解,为供试品溶液D。 4. 芍药甙的鉴别 取供试品液

文档评论(0)

rache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