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山不同地区典型冰川末端变化特征及其空间差异分析-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al differences of typical glacier ends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tianshan mountains in china.docxVIP

中国天山不同地区典型冰川末端变化特征及其空间差异分析-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al differences of typical glacier ends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tianshan mountains in china.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天山不同地区典型冰川末端变化特征及其空间差异分析-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al differences of typical glacier ends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tianshan mountains in china

摘 要 冰川末端是冰川变化研究的重要参数之一,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冰川末 端变化的研究可以为未来冰川及其水资源变化预测提供有力依据。本文通过乌鲁 木齐河源 1 号冰川 1962~2009 年冰川末端变化数据,系统地分析了冰川末端变化 特征。在对单条冰川认识的基础上,基于野外考察、定位观测、地形图和遥感影 像资料,选取其他 5 条监测冰川(自西向东依次为托木尔峰青冰滩 72 号冰川、 奎屯河哈希勒根 51 号冰川、四工河 4 号冰川、黑沟 8 号冰川与哈密庙儿沟平顶 冰川),从而对中国天山冰川末端变化的空间差异进行了分析。全面研究冰川末 端变化特征,对于认识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而对比分析 整个中国天山冰川末端变化异同,有助于评估流域水资源,为我国西部经济可持 续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乌鲁木齐河源 1 号冰川 1962~2009 年来持续呈萎缩状态,末端年均退缩 速率为 4.22 m/a。在 1993 年完全分离成东、西两支独立的冰川,西支延续了 1 号冰川的退缩势头,并且退缩速度明显加速,东支的退缩速率明显小于西支,可 能是由于冰舌受表碛覆盖,从而抑制了冰川的退缩(西支末端坡度陡以及有冰裂 作用,都是末端退缩快的原因)。与此同时,1 号冰川末端海拔亦随之升高,面 积也大幅减少。此外,研究发现,累积物质平衡与东西支末端退缩速度相关性都 较好于年物质平衡。而零平衡线高度与西支退缩速度的相关关系大于东支,随着 零平衡线高度的升高,西支末端退缩加快,而东支变化较慢,这与东西支末端退 缩一致。 (2)中国天山冰川普遍呈现退缩趋势,且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乌鲁木 齐河源 1 号冰川 1962~1973 年末端退缩速率为 5.96 m/a,1973~1980 年为 3.28 m/a, 1980~1993 年为 3.93 m/a,在 1993 年完全分离成东、西两支独立的冰川。托木尔 峰青冰滩 72 号冰川 1964~2003 年末端退缩速率为 40.1 m/a;2003~2009 年后退比 率为 48 m/a;奎屯河哈希勒根 51 号冰川 1964~1999 年末端退缩速率为 1.40 m/a; 1999~2006 年为 5.07 m/a;四工河 4 号冰川 1962~1981 年末端退缩幅度 6 m/a, 1981~2006 年为 8.9 m/a,2006~2009 年为 13.3 m/a;哈密庙儿沟 平顶冰川 1972~2005 年平均末端退缩速率为 2.3 m/a,2005~2007 年平均末端退缩速度为 2.7 m/a。 (3)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中国天山 6 条典型冰川末端退缩速率存在明显空间 差异,退缩速率顺序为奎屯河哈希勒根 51 号冰川哈密庙儿沟平顶冰川乌鲁木 I II II 齐河源 1 号冰川四工河 4 号冰川黑沟 8 号冰川托木尔峰青冰滩 72 号冰川, 自西向东退缩逐渐减缓。这是由气候环境、地理位置、冰川规模和冰川形态等因 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夏季气温和年降水是导致冰川变化的根本原因,由于夏季气 温升高,使得丰富的降水不足以弥补冰川消融带来的巨大物质损失,夏季气温升 高是研究区冰川退缩的最主要气候因素。冰川末端变化与冰川长度具有很好的相 关性,即冰川的长度越大,冰川的退缩就越快,且冰川越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越 敏感。表面特征(表碛)亦是造成冰川变化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此外,冰川末 端海拔对冰川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同时,每条冰川的类型、冰温、朝向和坡度 等,也会造成冰川发生不同的消融。 关键词:中国天山;冰川变化;冰川末端;末端变化;空间差异;气候变化;表 碛覆盖 PAGE PAGE IV Abstract Glacier terminus play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in the glacier variation and is one of the significant indicator of climate change. So studies of glacier terminus changes can provide a strong basis for the prediction for future glacier and water resources changes. Based on the terminus data of the Urumqi Glacier No. 1 (abbreviated as UG1, henceforth) from 1962 to 2009, the terminus change was analyzed systemically. On the basi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