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英格兰,英格兰》中的记忆书写
摘 要:《英格兰,英格兰》是英国当代作家朱利安?巴恩斯以记忆为线索,巧妙地将历史、想象、身份编织于一体的作品。小说讲述了出生于英国典型白人中产阶级家庭的主人公玛莎?柯克伦从年幼被父亲抛弃、中年加入对怀特岛建构至年迈回归旧英格兰的人生经历。文章拟从身份缺失的个人记忆和文化认同的集体记忆两个方面来探析小说中的记忆书写,并认为深藏在脑海里的记忆于个人或集体而言都有着很大程度上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进而揭示出现代人类正面临的无法清晰辨认记忆与真实的生存困境。
关键词:朱利安?巴恩斯 《英格兰,英格兰》 记忆书写
一、引言
《英格兰,英格兰》(England,England,1998)是朱利安?巴恩斯(Julian Barnes,1946-)创作于世纪之交的作品,以?O具后现代风格的创作手法为读者手绘了一副混搭面具。小说分为“英格兰”“英格兰,英格兰”“安吉利亚”三个部分,讲述了女主人公玛莎?柯克伦从幼年被父亲抛弃,中年时期求职于以商业巨头杰克?皮特曼为代表的公司并一同参加对怀特岛的建构,直至最后回归旧英格兰安度晚年的人生经历。在巴恩斯符号化和游戏化并置的叙事语言背后,历史与想象、亲情与爱情、消费化与英国性等重大主题全部被聚合于同一文本结构中,使得小说的艺术张力层层铺开、跌宕起伏。国外有学者从主题研究的角度对小说进行了评价,认为面对新千年之初英国文化和政治的衰落,巴恩斯试图在其作品中表达通过复制英国的传统“精髓”来挽救英国形象的主题。(J.Miracky,163)也有学者从文化角度对作品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巴恩斯对文化传统的再创造是否奏效和其对历史真实性的追寻是否会有结果等问题,指出了英国性在文化、历史、文学性层面的具体内涵。(Nunning,179)国内学者主要聚焦于小说中怀特岛国现代化色彩建构的探究。其中,赵胜杰从寓言化的角色塑造和寓言化的荒诞情节两个方面阐明了英国性的虚幻本质和试图建构恒久不变的英国民族形象的徒劳。(153)截至目前,国内外鲜有学者从记忆书写的视角对作品进行解读。我国学者朴玉指出:“记忆是人类心智活动的一种,是过去经验在大脑中的记录并构成了人的意识的关键部分,记忆代表着一个人对过去活动、感受、经验的印象累积。”(88)。本文拟从身份缺失的个人记忆和文化认同的集体记忆两个方面来探析小说中的记忆书写,并认为深藏在脑海里的记忆于个人或集体而言都有着很大程度上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进而揭示出现代人类正面临的无法清晰辨认记忆与真实的生存困境。
二、身份缺失的个人记忆
个体对一件事、一段时光或者一个人的印象,随着时间的累积和沉淀,慢慢产生了相关的记忆。正如小说中对记忆的定义:“不是个物件;它……就是一段记忆。一段现在的记忆,忆及早些时间的一段记忆;早些时间的记忆又忆及更早的一段记忆……如是回溯”(1)。个体的记忆往往具有反复性。这种反复的现象不受个体意识的支配,也不拘于时间和空间的阻隔。一段思绪不断在脑海中出现,从清晰真实到愈来愈模糊,最后以记忆碎片的形式陪伴个体度过漫长岁月。无论刻苦铭心还是平凡如水,所有的记忆片段构成了个体的人生故事。扬?阿斯曼(Jan Assmann)认为,记忆具有能让我们形成对自我(身份)的意识的功能,而个人身份的形成有时就肇始于我们所讲述的关于自己的故事。(110)
小说第一章“英格兰”通过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一步步打开女主人公玛莎?柯克伦的童年记忆。开篇第一句话便是“你的第一段记忆是什么?”(1)。第一段记忆“不是什么实实在在的抓得住的东西,那时间可以年复一年慢吞吞而滑稽地以奇妙的细节装点――比如一阵轻雾、一片雷雨云、一顶冠冕――但绝不能抹除的东西”(1)。女主人公玛莎的第一段记忆是坐在厨房的地板上玩英格兰政区拼图板。那时,她妈妈在身后哼着老歌、准备着晚餐。幼小的孩子玩拼图通常是拿起一块硬往缺口里塞,玛莎也不例外。后来玛莎渐渐地学会了沿着海岸线拼图,可每当拼图快要大功告成的时候,总有一块拼图会丢失。“每当这个时候,看着前面的那个不完整的世界,一股悲伤、挫败和失望的情绪就会笼罩着她,直到父亲在某个最不可能的地方将那一块找出来。每当这个时刻,父亲总会出现在她近旁”(4)。在玛莎心里,父亲就像是水晶般的指南针,在她困惑、无助的时候为她指引前进的方向。玛莎最后一次玩拼图时,剩下一个诺丁汉郡图块大小的洞,可这一次父亲却没有像以往一样从裤子口袋里掏出一块一样大小的拼图来填补这个洞。虽然她一次次安慰自己,父亲只是找拼图去了,可他再也没有出现在她的生活里。玛莎曾经一度痛恨自己为什么要把拼图弄丢,要是拼图没有弄丢,父亲就不会出去寻找,也就不会离开自己、离开这个家。被父亲抛弃的童年记忆造成了玛莎内心深处的创伤记忆,“当某些事件的记忆反复冲破大脑的‘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