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士志于道”的核心内涵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docVIP

论“士志于道”的核心内涵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士志于道”的核心内涵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摘 要 “士志于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揭示“士志于道”的核心内涵,并弘扬其基本精神,对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士志于道 道尊于势 明道救世 以身殉道   中图分类号:O4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4.026   Abstract Readers are Determined to Pursue Truth is one of the basic spirit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Revealing the core connotation of Readers are Determined to Pursue Truth and promoting its basic spirit will undoubtedly have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setting up the correct values for contemporary youth.   Keywords Readers are Determined to Pursue Truth; respect for the situation; the salvation of the world; be a martyr for religion   “士志于道”是中??传统文化中最为耀人眼目的基本精神之一。千百年来,在“士志于道”的感召下,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复兴,为百姓幸福,为抗击外侮,为抵御强暴,不惜抛弃身家之利害,乃至舍弃了一己之性命。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和源泉之一,亦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梦的强大动力之一。毫无疑问,继承并发扬“士志于道”的精神,对今天的青年学子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仍然具有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   “士”,即今之所谓“读书人”,或曰“知识分子”。对“知识分子”的定义虽然“一人一义,十人十义”,但目前学界的共识是:一个知识人,如果他一味关在“象牙塔”里搞研究、做实验、出课题,“两耳不闻窗外事”,无论他是教师、作家、工程师,甚或是博士、院士、科学家,那他充其量只能是一个专家;惟有他同时关注着国家、社会、民生及其他公共利害之事,且“有勇气在一切公共事务上运用理性”(康德语),这就是说,他既是某一领域的专业人士,又是“关心社会荣枯的人”,他才称得上一个真正意义的“知识分子”。美国著名学者爱德华?W?萨义德在其名著《知识分子论》中指出,“我也坚持主张知识分子是社会中具有特定公共角色的个人,不能只化约为面孔模糊的专业人士,只从事他那一行的能干的成员。笔者认为,知识分子是具有能力来‘向’公众以及‘为’公众来代表、具现、表明讯息、观点、态度、哲学或意见的个人,而且这个角色也有尖锐的一面,在扮演这个角色时必须意识到其处境就是公开提出令人尴尬的问题,对抗(而不是制造)正统与教条,不能轻易被政府或集团收编,其存在的理由就是代表那些所有惯常被遗忘或弃之不顾的人们和议题。知识分子这么做时根据的是普遍的原则:在涉及自由和正义时,全人类都有权期望从世间权势或国家中获得正当的行为标准;必须勇敢地指证、对抗任何有意无意地违犯这些标准的行为。”[1]从以上所言,我们可以看出,萨义德眼中的“知识分子”,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素:代表那些惯常被社会遗忘的人们或者是议题,也就是说,知识分子必须是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的“代言人”,意即“社会的良心”;不轻易被政府或某一个集团收编,意即“知识分子”必须是特立独行的人,不能成为某一个利益集团的“御用文人”,不被外在权势和势力所役使;敢于对抗正统和教条,意即“知识分子”必须是敢于向传统观念和价值叫板的人,敢于批判社会的人,或曰是有自己思想并捍卫这种思想的人。那,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士”,是否也具备今之所谓“知识分子”的核心特征呢?在“士志于道”的漫漫征程上,“士”是否也扮演了当今“知识分子”的角色呢?   让我们来考察一下孔子所最先揭橥的“士志于道”的基本内涵。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又,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显然,在孔子看来,“士”的心志和追求不是物质性的、功利性的、自私的、俗世的,而是有着更为高远的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这个理想就是“道”。 何谓“道”?按照余英时先生的理解,这里的“道”,就是价值系统,就是仁、义、信仰、真理、正义等这些基本价值。为了“道”,“士”应超越一己之私利,甚或超越团体之利害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