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材料作文审题方法例说
新材料作文审题方法例说
新材料作文又称题意作文,它是近年高考作文命题的热点题型。2010年全国18套高考作文题中,有11套是新材料作文,其他的也多是提供了材料的命题或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的题目由两部分组成,即“材料+要求”,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根据自己对材料的理解、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审题是否准确、立意是否深刻,是评判材料作文高下的标准。本文以实例的形式分五点对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加以说明。
一、 抓关键词句
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例:
阅读下面这首小诗,按要求完成作文。
孩提时,我摔倒了嚷着要大人抱起。我妈妈说,有人帮你是你的福运,自己起来才是生活的常态……
失恋时,我流泪了关上心门不再相信爱情。妈妈说,有人相伴是你的福运,寻寻觅觅才是生活的常态……
年老时,疾病宣判了我的生命期限。我对孩子说,曾经拥有是我的福运,终要告别才是生活的常态……
请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从材料中提炼的关键词就是“生活的常态”,这就是材料的核心话题。分析材料可知生活常态,实际上就是人的生活态度。当一个人将挫折、不幸、苦难的出现视为生活常态的时候,就能以平静积极、从容坦然的心态直面人生,镇定勇敢,以一颗恬静、感恩的心豁达地体悟生命。命题者的意图显然是要作者谈面对生活中欢喜忧伤、逆境顺境的态度,这就是作文立意的角度。
二、 分析因果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原材料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审题指导】
结果:(东徙犹恶子之声)枭搬到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
原因:(不能更鸣)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立意:
1. 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2. 治标不如治本
3.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要找到完善自我 的恰当方法
4. 赢得社会认同在于完善自己
三、 辨明关系
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从不同角度看待会有不同的答案。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和角度,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那些有渡河经验的人,在涉水之前,总会习惯性地随手抓起一块石头投入水中以测量水深,水花溅得越高,水声越是响亮,河水也就越浅。那溅不起多大水花、听不见多大水声的河水,必定是深不可测的。
黄河并不全是奔腾咆哮的。黄河中游有一段看上去就是凝滞不动的浑浊的泥浆,然而,连搏击过激流的黄河船夫也不敢在这里放船,因为河心是流动的,没有谁能说清它究竟有多深。
静,是外观姿态;流,显示了内在的力量;深,则意味着蕴藉和深重。静水流深,不显不露,昭示着生命的博大精深。令人屏息凝神,浮想联翩……
请根据上述材料,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所给材料有三节文字。第一节文字从渡河涉水的经验谈起,将浅水河与深水河进行对比,实际上是对外表深沉不露而内在深邃博大的人生态度进行肯定。第二节将黄河外表的平静与内在的流动及渊深进行对比,主张不能仅看其表,还应看到内在的流动与深邃。第三节文字进行评说,为文章立意作了暗示。“静、流、深”三者是互为表里的辩证统一关系,不可偏废。因此可确定立意角度:静水流深,生命的深度,平静成就不平凡,宁静致远,诗歌的静美,深沉是一种美,在内敛中诠释力量,沉默的父爱……
四、 多角度分析
一般来说,材料的各个意义点,是蕴含在材料涉及的人和事上的,我们可以从材料中的人和事入手,提炼出多个观点。例:
尼采曾说,处世之道应该是: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这是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你又有怎样的认识或体验呢?
要求:1. 在阅读上面材料基础上确定文章的立意,题目自拟。2. 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3. 不得少于800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