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具历史与启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具历史与启示

教具历史与启示   本文通过旧中国的教具状况和新中国教具发展历史的回顾,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文中教育一词是运用“大教具”概念。      旧中国教具概况   人类传承和创造文明靠教育。有教育就有教具。   古代的教具多是实物,也有少量专门制作的教具。辞书记载:北宋天圣四年(1026年)医学家王帷一铸造铜人模型,刻上经脉穴位,又绘制十二经图,以诲后学。使用时向铜人体内注水,表面涂上蜡,再给铜人穿卜衣裳,学生练习针刺穴位,刺中则有水流出。这个铜人的复制品流传至今,可以说是很有代表性的教具了。   为学校专门设计制造教具的事情起源于欧洲。因为欧洲从17世纪就诞生了现代自然科学,18世纪中叶掀起了产业革命,经过以蒸汽机为动力和以电力为主的两次工业革命,此间新式学校里出现许多讲解自然科学原理和生产技术原理的教具,如物理学的力、热、声、光、电实验仪器,机械、电机模型,生理卫生模型、化学实验仪器,等等。这些教具从无到有,直到基本成套,大约花了200多年的时间。   在东方,中国的科学技术16世纪起就逐渐落后于欧洲。日本的明治维新(1868年)和中国的洋务运动起步时间差不多,但是日本向西方学习取得了成功,而中国的洋务运动却屡屡受阻。   联系到教育,日本明治维新中的第四个年头就开始推行小学义务教育,这时候的中国还在用科举取士的老办法,直到1905年才废除,比日本晚了30年。   再看教具。日本明治八年(1875年)时,岛淖理化器械株式会社就开始生产理化器械。而中国清政府光绪32年(1906年),学部通咨在上海、奉天(沈阳)设立科学仪器馆,但都没有落实。民国时期,1914年留美的学人任鸿?h、赵元任创办了中国科学社,还办了一个图书馆和科学仪器公司,才算有了中国制造教具的萌芽。算来,要比日本晚30多年。   1932年11月,科学仪器馆编写的《物理器械实验法及其原理》一书作者王本祥,写道:“始自前清末叶,然积其数十年过去之成绩,微特不能创作新器物,以占得世界发明家之一席。即就欧美各国今日所视为习见或风行之器物,犹事事需给于邻邦,甚或并其使用法及管理法,亦多茫然不解。”   这段话表明,旧中国教具制造业并没发展起来,品种产量很少,且多为仿品。少数教会学校、洋务学堂使用进口教具,维新学堂和一般学校里只有算盘、木尺、风琴、皮球、单杠等简单教具。从此,教具就被带上“简单”的帽子,直到现在还有影响。   总之,旧中国的教具也是“一穷二白”,没有什么基础可言。      新中国成立以后前30年的教具   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60个春秋,在教具发展上可分为上下两个30年。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9,在这期间有下面几件大事值得一提。   1950~1957年,教具生产从无到有,初步形成了生产力   建国伊始,百废待兴。教具也不例外。当时的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率先在沈阳成立了科学仪器馆(厂)。随后由文化部领导的南京仪器制造厂划归教育部领导。1955年又把轻工业部领导的北京仪器厂划归教育部领导。与此同时,按照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国家经委明确规定全国中小学教学仪器生产统一由教育部归口安排。1955年成立了“产品联销处”,形成了计划生产供应体制。从此,新中国有了自己的教学仪器生产能力。第―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总产值达8 273万元。   全盘苏化   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是向苏联学习的。当时提出“学不学习苏联是政治路线问题”。   苏联的教材和教具是同一的,他们共有6个教具厂,产品各有分工,统一生产,供给全国学校使用。   1957年11月,苏联在北京举办过一次“国民教育展览会”,展出了成套的教学仪器。周总理、陈毅元帅到场参观,对教具很感兴趣,并十分关切地问到我国教学仪器生产情况。   历史地看,全盘苏化固然有问题,但当时苏联的教具对我们确有帮助。开始时几乎是一模一样地仿制,后来大部分有所改动。   大跃进(1958~1960年)   这是一场政治运动,同样也影响到教具的发展。教育部把几个工厂都下放到地方了。工厂内部强调大干快上,追求数量,不问质量,产品设计“割盲肠”,随便改动。例如讲自由落体要做“毛钱管实验”,取消了抽真空过程,只看结果,这是违反教具设计原则的。这样做的结果是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实验效果、质量都很差!   唯一可以称道的是,大跃进期间重点投资建起了一个北京教学仪器厂,目的是学习苏联综合技术教育,制造学生用小型机床。   毛主席春节谈话   1964年春节,毛主席把时任教育部长的杨秀峰等人召集到中南海谈话,批评了当时的教育制度。指出“课程太多,可以砍掉一半”,“考试办法是对付敌人,害死人,要停止!”“大水冲垮了教条主义,洋教条、土教条都要搞掉!”   同年,教育部就提出了教学改革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