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研究心路历程.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曹禺研究的心路历程 曹树钧 内容提要:本论文是作者对他自己35年曹禺研究的回眸,这过程大体上 经历了曹禺生平研究与文本研究、创作心理研究及曹禺剧作演出史研究 三个阶段,而每一个阶段,曹禺先生都给予作者热情的鼓励、关怀和支 持,曹禺先生在与作者的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和风范,在 这篇文章中都得以呈现。 关键词:曹禺 文本研究 创作研究 演出史研究 中国现当代杰出的戏剧家曹禺是一团火,他在生命的征途上,燃烧着自己, 也燃烧着别人。曹禺先生是一位对人民、对祖国、对艺术无限热爱而又充满激情 的艺术家。在笔者35年曹禺研究的过程中,大体上经历了曹禺生平研究、文本研 究,创作心理研究,曹禺剧作演出史研究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曹禺先生都给 予笔者满腔热情的鼓励、关怀和支持。在先生百年诞辰之际,回顾35年的研究历 程,往事历历在目,使笔者终生难忘。 一 从《雷雨人物论》到《摄魂》的问世 1934年7月,曹禺的《雷雨》在大型文学刊物《文学季刊》上发表。这是一 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一个不知名的青年,一跃而为中国剧坛的新星。每当我 翻开《雷雨》,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第一次观看话剧《雷雨》的情景。记得50 年前,我读高三的时候,一个盛夏的晚上,我在母校市东中学第一次看到话剧 《雷雨》演出的电视实况转播。看完之后,我便激动不已、夜不成寐。我朦朦胧 胧地感觉到这部戏博大精深,却又说不出所以然。 进入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学习后,我更多地接触到曹禺的剧作。一次, “名剧分析”课上,徐闻莺老师给我们讲《日出》。她学过表演,又当过电台播 音员,更主要的是她十分热爱曹禺剧作。她在分析《日出》的过程中,富有激情 ·6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0年第5期. 的朗诵、分析剧中的某些片断,至今仍留在我的脑海中。例如她分析《日出》第 四幕潘月亭、李石清之间的灵魂撕杀,声情并茂:“三等货要看看头等货现在怎 么样了……”“小心有人请你吃官司,你这穷光蛋。”“穷光蛋,对了。不过先 看看你自己吧!我的潘经理!……、你还不及我一个穷光蛋呢,我叫一个流氓耍 了,我只是穷,你叫一个更大的流氓给耍了,他要你的命……”,戏剧冲突起伏 跌宕、错综复杂、波谲云诡,两个人你来我往、唇枪舌剑、相互刺激得难分难 解,两个灵魂在同归于尽之前进行着最残酷、最激烈的精神格斗。徐老师讲得 绘声绘影、惊心动魄,深深地让我感受到一部戏剧经典强大的艺术魅力。下课之 后,我立即赶到福州路旧书店,买了一本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日出》单 行本,如获至宝,津津有味地品味起来。 1962—1963年,我的毕业论文选题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雷雨》人物论”。 我感到荣幸的是,我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是著名的戏剧理论家顾仲彝教授。顾先 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他引领我进一步领会了曹禺剧作的魅力,向我分析了 易卜生、莎士比亚、契诃夫、奥尼尔等戏剧大家对曹禺剧作多方面的影响,激发 起我更加深入地探讨曹禺剧作获得成功原因的欲望。与此同时,我开始积累了第 一批研究曹禺的资料。 结合毕业论文的研究,我还从院图书馆借来俄文版的《曹禺戏剧集》上下 卷,将书中附有的两篇文章,苏联学者B 彼得罗夫著的一万五千字长篇学术论 · 文《论曹禺的创作》,与曹禺写的已译成俄文的“作者的话”译出,供自己研究 参考。由于毕业论文获“优”等成绩,也由于翻译长篇论文显示出的毅力,系 领导决定将我留校任教。我本想毕业后将曹禺研究继续进行下去,不料,由于 “左”倾路线的干扰,两年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十年动乱”,使我的曹禺研究 被迫中断长达12年。 “文革”结束,我立刻恢复曹禺研究,将已翻译过的两篇研究曹禺的文章, 重新又译了一遍,刊登在1978年《戏剧文学论坛》第1期上,并于1979年8月发表 我第一篇研究曹禺研究的文章《曹禺及其〈雷雨〉的语言艺术》,由上海人民广 播电台播出。 1981年,我出于对曹禺作品的热爱,经过多年的资

文档评论(0)

xina1711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