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左传中委婉用语.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左传中委婉用语

浅析左传中委婉用语   摘要:儒家经典《左传》以点缀其间委婉语的独特魅力,成为修辞学史上的一朵奇葩。本文联系委婉语诞生的特定时代背景,从选用表谦敬语词和表饰性语词、巧妙转换表达手法等方面归纳委婉语中常见的表现形式,并剖析了其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所呈现出的语言特色。   关键词:委婉用语;表现形式;语言特色      一、《左传》中委婉语生成的时代背景      在《左传》中委婉语得以频繁使用,是与春秋时代社会环境的影响分不开的,特别是政治和文化因素。由此,本文首先从分析制约委婉语存在的政治文化因素开始,以便进一步探讨诞生于这种特定时代背景之下的委婉语的相关问题。      1.政治需要提供了赖以存在的社会舞台。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国各自为政;关系变得错综复杂,外交礼仪活动频繁。春秋时期242年中,列国问的朝聘会盟高达400多次。王???与各诸侯国之间、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的频繁的会盟给外交官们提供了施展才智的重要对象和场所。这一时期外交活动空前活跃。从事宾客接待和外交工作的行人便以特殊身份活跃在历史舞台上。大国之间依靠他们打破僵局,化干戈为玉帛;弱小国家则依靠他们巧设辞令,据理力争,于困境中求生存,而他们完成使命的重要武器则是使对方折服的委婉语。      2.文化氛围提出了必备的素质要求。行人在力挽狂澜时都是依靠婉转谦和的委婉语,可见委婉语在外交成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必然会对当时承接外交工作的行人所具备的素质提出相应的要求。只有德才兼备的行人,才可能凭借出色的委婉语成功地完成使命,具体而言,即行人拥有渊博的学识、良好的品德、娴熟的技能以及敏锐的决策力,这是特定社会文化提出的特定要求,是委婉语得以诞生和发展的文化土壤。拥有这些运用委婉语的技能和策略,行人对于诸侯间各种繁琐的礼仪活动和排难解纷,保其宗庙社稷等重大使命,方能胜任之而鲜有败事。      二、《左传》中委婉语的表现形式      1.恰切选用表谦敬语词   例1:桓公七年:“七年春,毂伯、邓侯来朝。名,贱之也。”   例2:庄公二十五年:“二十五年春,陈女叔来聘,始结陈好也。嘉之,故不名。”对来鲁国朝拜僻陋小国的邓侯,鲁史记录直称其名以示轻视,而对鲁国结盟好友访问的陈国使者,则称其字以表尊敬。   例3:僖公十二年:王以上卿之礼飨管仲,管仲辞日:“臣,贱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若节春秋,来承王命,何以礼焉?陪臣敢辞。”“臣”表示与“君”相对的有爵禄的人,被借用为自称,自然是谦称。陪臣指隔了一层的臣,是臣对外君或对己君自称的谦称,但口气比单用“臣”更为谦卑。      2.精心选用表讳饰性语词   例4:宣公十二年:彘子以为谄,使赵括从而更之,曰:“行人失辞。寡君使群臣迁大国之迹于郑,曰:‘无辟敌。’群臣无所逃命。”   例5:成公二年:齐侯使请战,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诘朝相见。”对曰:“晋与鲁、卫,兄弟也。来告曰:‘大国朝夕释憾于敝邑之地。’寡君不忍,使群臣请于大国,无令舆师淹于君地。能进不能退,君无所辱命。   在例4中以“迁大国之迹”代“把对方军队赶跑”;例5晋人故意以“释憾”代“泄愤”,代替了齐国对鲁、卫的欺凌,避重就轻,为齐国留了面子,同时还用晋军的命令“无令舆师淹于君地”,有意不说速战速决的企图。   例6:僖公二十四年:臧文仲对日:“天子蒙尘于外,敢不奔问官守。”   有的语词不便、不愿或不敢直接说出而采用间接含蓄的方式来表达,这就是隐讳语词。例6中天子被迫出奔或被人劫持流亡而不便直说,便以“蒙尘”称之,意为在外蒙受风尘,是帝王流亡或失位的隐晦语。      3.巧妙变换表达手法   外交活动中经常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在这种场合既要把意思表达清楚,又要保持礼貌谦和的气氛,就需要使用讳饰手法。   例7:昭公元年:令尹命大宰伯州犁对曰:“若野赐之,是委君贶于草莽也!是寡大夫不堡列王诸卿也!   例7中“不得列于诸卿”代替“不当作诸卿看待”均是以叙述客观情况代替主观意见,将主观意见态度融于叙述之中,显得口气缓和、委婉,而论断性说法如果直接表明主观态度,则显得生硬而不够客气。   例8:昭公元年:子产患之,使子羽辞曰:“以敝邑褊小,不足以容从者,请?听命!”该例则以“敝邑褊小,不足以容从者,请?听命”为借口,表示拒绝对方入城。这样一变换,把将要对于对方采取的有刺激性的言行说成迫干无奈,其实这些借口事实上都站不住脚的,但却迎合了当时的外交需要。      三、《左传》中委婉语的语言特色      1.委婉谦恭,含蓄得体。春秋使官大多德才兼备,依礼行事,在情势紧张的外交场合陈述己见,婉转委曲,讲求言未至而意以及的效果,力避锋芒毕露,有失君子风范。所以在两军对阵前总少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