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黎族介绍9guxau5h.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南黎族介绍9guxau5h

海南黎族介绍 撰写人:全明航、雷若翔 指导老师:王先驱 班级:高二(1)班 2007年11月30日 HYPERLINK /index7/hainan/011/009.htm \t _top 族名: 自称“赛”,各地方言还有“歧”、“闰”、“美孚”等不同的称呼。公元9世纪末,在汉文书籍中出现了关于海南黎族的记载。黎是他们对“山岭”的发音转化。 人口分布: 截止到1990年为111.099万人。黎族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海南省中南部黎族苗族自治州,其余散居在万宁、屯昌、琼海、澄迈、橹县、定安等县与汉族杂居。 现有人口一百三十余万。黎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黎语支,文化特征与中国南方的壮、布依等民族有着密切的渊源。黎族又分杞、孝、润、赛和美孚五个支族。 历史由来: 黎族源于古代百越的一支,与壮、布依、侗、水、傣等民族有着密切的关系。远在秦汉以前,“骆越”的一支就从大陆渡海到海南岛,隋代称海南岛居民为“俚僚”,即黎族的先人。“黎”作为黎族的专用名称,约在宋代以后,一般认为“黎”为“俚”的转化。黎族以土著海南岛自居。他们在海南岛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 新中国成立前,基本上处于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居住在保亭、乐东、白沙三县交界五指山腹地的一万多黎族还保留着原始家族公社残余的“合亩制”。黎族人民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光荣革命传统,特别是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起,与汉、苗族人民一起进行革命斗争,黎族聚居的五指山区是海南岛的主要革命根据地。 语言文字: 使用黎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方言。由于长期与汉族接触,不少黎族兼通汉语。使用汉文,1957年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黎文方案。 宗教文化: 奉行祖先崇拜与自然崇拜。对“万物有灵”的迷信很重。靠近汉族的地区受道教影响,部分地区还曾传入基督教。在乐东番阳地区,村内有教堂。 黎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口头文学丰富,民间故事和歌谣众多,民间乐器有口弓(口弦)、鼻萧、“拜”(排萧)等。 习俗及社会: 黎族多同姓聚居,过去有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黎族妇女穿对襟无扣上衣和筒裙,有的地方穿套头式上衣,束发脑后,扣以骨管,披绣花头巾,戴耳环、项圈和手锡。妇女纹身,一般纹面部、手背及脚裸。四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女子已经不纹身了。男子结发于额前或脑后,上衣无领,对襟。 五指山中心地区旧时住传统的船形屋,山区黎族的住房,从侧面看呈金字形,以茅草作顶、竹子作房架,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篱笆上面再糊泥作墙。这种房子的房檐很矮,离地面仅一米。黎族村落多在山谷缓冲的坡地或山间盆地之中,村子周围保留着茂密的树木。平原村落的周围种植着刺竹,形成营赛,故称“黎赛”。黎族传统住宅以茅舍为屋,称为“ 船形茅草房屋”,传说这种住宅的造形,象征着黎族的祖先是乘船渡海迁居而来的。? 船型茅草屋 黎族主要从事农业,也有手工业、饲养业和商业。黎族居住地方,处于亚热带,水稻可一年三熟,也是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地。由于四面环海,渔业、盐业资源丰富,适于发展水产业和林业。历史上纺织业比较发达,所织“黎锦”驰名中原。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与苗族联合建立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 织锦工艺是黎族传统工艺美术中的奇葩。宋代以前,黎族妇女已能织出彩色斑斓而又耐用床单幕布。至宋代,黎锦、黎幕、黎单已经颇负盛名,远销桂林等地。这些纺织品图案精美,主要有“渔猪农耕图”、“绿祀图”、“丰收图”、“婚礼图”等,配色调和,绚丽华美。 黎族婚姻制度 保亭地区的婚姻制度基本上一夫一妻制。解放前,青年男女在13—14岁时便可结交异性朋友。父但婚姻都是由母作主。通婚范围多在同一方言区里,而且还受到一定程度宗族关系的限制,如同村姓、不同村但同一个祖宗者不通婚。解放后,黎、汉联姻已不少见,但黎族之间同一祖宗的仍不能通婚。   恋爱:黎族男女成年后和父母分开,自搭1间小茅屋居住,这种面积小、陈设简陋的小茅屋黎语称为“隆闺”。夜晚,青年男女们便三五成群到别村姑娘的隆闺中去,邀请姑娘到村庄附近的树木或空地上对歌,特色意中情侣。通过对歌认识后,有意者继续交往,恋爱时间长短不一,短则一两个月,长的一两年。   订婚:解放前的订婚是由父母请媒人到女家去说亲,每次提亲带上槟榔,开始的一两次主要是来说明来意,女方父母一般不表示什么意见,男方带去的槟榔女方父母可以吃,但女子本人不能吃。第三次提亲时,若女方父母同意,女子可吃槟榔。第四次提亲,媒人除了带槟榔外,还要带上银元和烟丝到女方家,与女方父母商议礼聘。礼聘多的60个银元,少的30—40个银元,牛1头,槟榔1000个,青蒌叶40扎(每扎50片),烟丝30—40包,两条短衣,一长衫,猪肉数斤(长衫衣和猪肉是送给舅父的)。礼聘议妥后,订婚手续便告完成。私订终身的,也得征求双方父母的意见,

文档评论(0)

seunk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