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摆渡人节选中选词翻译
浅析摆渡人节选中选词翻译
【摘要】翻译中词的翻译对整篇文本的翻译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好的翻译可画龙点睛,反之则可能成为整篇译文的败笔。某些选词的翻译也可以适时体现文章情节的发展,渲染氛??,表现出人物的心情。本文从克莱儿?麦克福尔著作《摆渡人》以及付强的译本出发,浅析译文中第十三章节的选词翻译,结合目的论三原则,赏析某些选词翻译并探讨翻译效果。
【关键词】选词翻译 《摆渡人》 目的论
一、引言
目的论发展至今主要经过四个阶段:1. 20世纪70年代凯瑟琳娜?莱斯首次将功能理论运用于翻译评析。2.汉斯?弗米尔提出目的论,提出翻译时应摆脱原文的束缚,对原文进行有目的的,结果导向式的翻译。3.贾斯塔?霍茨―曼塔里提出翻译行为理论,进一步发展扩充功能派翻译理论。4.克里斯汀娜?诺德系统阐述了在原文基础上以翻译目的为出发点的翻译策略。
《摆渡人》相关背景介绍
《摆渡人》是英国作家克莱尔?麦克福尔的处女作,讲述了小女孩迪伦为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却在途中发生了交通事故。事后灵魂醒来时在一片荒原中遇见男主人公荒原中灵魂的摆渡人崔斯坦,负责将灵魂穿越荒原带到另一个世界。全书对环境的描写以及主人公的神情和动作的描写也是可圈可点。
本文讨论的文本是《摆渡人》第十三章,该章讲述的主人公来到荒原的中心地带,这里是灵魂通向目的地的必经之路,这一章节为全书的高潮部分。本文将具体从本章用词方面分析文章对这方面的描写,并运用目的论讨论付强在该章节的译文是否从目的论三原则的角度达到了原文在这些方面所表达的效果。
二、目的论相关理论介绍
弗米尔和赖斯合著的《通用翻译理论基础》一书是目的论的奠基之作。该观点认为:(1)译文由其目的决定;(2)译文在目标语及其文化中传递信息,该信息与原文在源语文化中传递的信息相关;(3)译文传递的信息,不一定能够清晰地译回原文;(4)译文必须内在连贯;(5)译文必须与原文连贯。《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应用》一书对这五条规则依次做出了解释并阐述到第四条和第五条规则是评判翻译行为和信息迁移是否成功的标准即是否达到功能充分。
三、案例分析
目的论在《摆渡人》节选翻译中的体现:
《摆渡人》讲述的是一个十五岁少女在面对人生重大问题的选择,该书读者群在青少年到中年人不等。付强的译文基本与原文基调一致。
1.目的原则在《摆渡人》选词翻译中的体现。目的原则目的论在翻译活动中遵循的首要原则,要求翻译应能在译入语情境和文化中按译入语接受者期待的方式发生作用。译者应根据翻译目的,如:(1)基本目的――谋生;(2)交际目的――启迪读者;(3)使用某种特殊的翻译手段而采取的目的。
(1)原文:
...then she realised that it was shadows. Dark shadows. Her breathing began to come in shallow,... the cliffs pressing in more tightly.
(2)译文:
然后就意识到,那就是阴影。她看到周围的山谷正变得越来越黑,悬崖似乎也在不断向他们靠近,不禁呼吸越来越急促,大气也喘不匀了。
本段第23段描写的是主人公已经来到了阴影的中心地段,环境变得更加阴森恐怖。原文中用press in来描述两岸悬崖的逼迫感,而译文虽在各句子成分结构上与原文对应却将press in 译成“靠近”,显然“靠近”不能表现“逼近”那种逼迫感。
2.连贯原则在《摆渡人》选词翻译中的体现。在《摆渡人》第十三章中,故事发展线索依次是:
进山谷前――初进山谷――进入山谷最深处――挣扎出谷――出谷而故事中主人公心理状态则是紧张不安感逐渐增强,到奋力挣脱魔鬼的进攻时转为绝望放弃,再到迪伦脑海里出现崔斯坦的声音后进行痛苦地奋力一搏成功突出重围后发现崔斯坦没有成功突围的绝望之感。
(1)原文文本分析:按照上述故事发展的线索,迪伦与崔斯坦对话的情绪按以下顺序发展(序号为原文段落):
4.she asked tersely――7.she warbled――10、her voice almost inaudible even to herself――12.Dylan whispered――14.she choked out――21.she whispered anxiously――32.She coughed feebly between breaths――35.she muttered under her breath――36.But that final thought choked in her throat――37.she gasped――41.breathi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归园田居(其一)》课件30张.pptx
- VAT fraud and evasion英文文献资料.pdf VIP
- 2023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上海市青年发展服务中心)招聘4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基于园本课程建设的孵化行动.pptx VIP
- (2025)铁路通信工技能竞赛理论知识题库和参考答案.docx VIP
- 前提方案和操作性前提方案控制程序.docx VIP
- 酒店消防安全培训记录.doc VIP
- 2025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上海市青年发展服务中心)招聘4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上海市青年发展服务中心)招聘4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上海市青年发展服务中心)招聘4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