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苦禅对齐白石艺术继承与突破.docVIP

浅析李苦禅对齐白石艺术继承与突破.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李苦禅对齐白石艺术继承与突破

浅析李苦禅对齐白石艺术继承与突破   摘 要:李苦禅是我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十分突出的、重要的大写意水墨画家,他的画以鹰、鹭、鱼鹰等猛兽大禽为主,追求“意在笔先”、“不似之似”。李苦禅远师石涛、徐渭、八大山人,近为齐白石首位入室弟子,因而在画风上受齐白石的影响很大,但是他却成为了“学齐而不似齐”的典型代表。他们既为师生,必有所同,但青出于蓝,必不同蓝。将齐白石与李苦禅艺术进行比较,并分析李苦禅在齐白石那儿继承和突破了些什么,能够更为清晰地看出李苦禅的独特艺术风格。   关键词:李苦禅 齐白石 意象 笔墨 艺术风格 人格素养   李苦禅原名李英、李英杰,字励公,山东高唐人。他年轻时投师于齐白石,生活贫苦,靠拉洋车求温饱。某日在拉车路上恰遇齐白石,李苦禅想躲开,却被齐白石拦下,李苦禅慌忙说:“我给老师丢脸了……”齐白石正色道:“早年我也干过体力活,当过木匠,还有过卖画治印为生的经历,难道我也丢脸吗?我是看见你拉车,心里难过呀!”他叫李苦禅把租来的洋车退掉,让他搬到自己家,腾一间房给他住,并挑出几幅画,亲笔题款后送去画店。在齐白石的精心栽培下,李苦禅的学业进步很快。李苦禅没有辜负老师的鼓励,艺术思想与实践等方面渐与齐白石心心相印,自然契合。齐白石弟子中,李苦禅从不追求似齐,齐白石赞道“苦禅学吾不似吾”,“吾门中有李生殊”[1]。李苦禅的绘画艺术是近于中道的表达。。深知艺术继承与发展规律的齐白石肯定了年少苦禅的艺术修养,李苦禅坚定了摆脱齐白石师门样相的信念,才形成齐、李之异,于是有了李苦禅在画史上的独立地位。“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是齐白石绘画思想的核心观点,李苦禅接受了齐白石的观点,不仅仅学习了老师的艺术精华,还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绘画风格。   “学我者生”――李苦禅艺术的继承性   “众皆学我手,英也夺我心”是齐白石对李苦禅作品的夸赞。然而不管是从绘画的技巧还是审美意境,或从“画格”方面,都可以感受到齐白石的艺术风格渗透到了李苦禅的绘画作品和艺术情境中。   (一)人格品质、道德修养   李苦禅拜师齐白石,最重师其心。欲立艺者,先立人――这也许是齐白石留给后人的一点启示。“夫画者,本寂寞之道,其人要心境清逸,不慕名利,方可从事于画。”[2]李苦禅敬佩其师有人格,一直保持正直的节操,保持对祖国,对土地和对人民的衷心。那时,齐白石的艺术已渐被日本人所熟知。在东京,他的画可以卖上个好价钱,因此有不少赝品,只要临摹得稍稍有些相似便可卖上好价钱。李苦禅最憎恶这种不仁不义的行为 :他只学老师的艺术精髓,而不学师皮毛之迹;他宁可自己的画卖不出去,也决不去“乱真”,贪图钱财。   齐白石和李苦禅都是从乱世里磨练出来的,但是对于世俗生活中的小事他们总是表现得有些迟钝,他们只对艺术情有独钟,将生命奉献给绘画生涯。他们俩待人接物诚恳真挚,永远不会为了金钱而追逐名利,趋炎附势地去迎合他人趣味。李苦禅笑谈,“或许是人一老实就容易犯傻,不过我认为傻人有傻福,人家都愿意和他相处”。他认为人品、思想都会在作品中自然流露出来,画品如人品。所以只有高尚的人才能画出意境深远、意义深刻的绘画佳作。   (二)重视写生、注重意象   齐白石曾师徐渭和八大山人,所以把八大山人的“意象”造型作为绘画之追求。齐白石被称为一位不朽的艺术大师,只用简单的一句“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便解决了很多年来艺术界一直争论不休的关于艺术创作这方面的问题。齐白石的成功就在于抓住了似与不似之间微妙的联系,为中国画的创造与发展带来了新的突破。   齐白石的灵感大多来自亲身的体验,造型表现也大多来自对客观事物的细心观察。李苦禅曾有在西方学习绘画写生的经历,他强调“速写本是最好的画谱”,坚持写意画既不是表象,也不是抽象,而是“意象”方向的追求。这种“意象”呈现一种“不自知”的创作心境,为的是“缘物寄情”。这种境界就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的“化境”。这些都是齐李二人在重视写生、追求意象表现的相同之处。   (三)书画一体、思想与笔墨并重   齐白石情到深处作画时用笔雄浑健拔,用墨滋润淋漓,用色浓艳泼辣,他的绘画创作多是信手拈来的,随意成趣的,风格简约大气活灵活现,充满生机。齐老自称:“诗第一,篆刻第二,字第三,画第四。”[3]李苦禅也同样认为“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4]他曾提出“画家字”这一观点,可以解释为字为画所用,画为字所融。二者作品都完整体现了书画一体的风格。他们同样画完画就立即题上字,使画与字的气韵连贯一致,蕴藏浓淡干湿的巧妙变化,带给观者一气呵成、连贯始终的审美感受。   思想与笔墨并重,这是一种形而上的精神追求,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与高超的笔墨表现相结合,是齐白石和李苦禅这两师徒共同拥有的艺术理想。齐白石夸李苦禅说:“思想与笔墨色色神奇”,表达了齐白石的审美观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