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晚清闺秀俞庆曾婚姻困境及自杀原因诗词解读
晚清闺秀俞庆曾婚姻困境及自杀原因诗词解读
【摘要】俞庆曾是晚清闺秀诗人、词人,性极柔顺,而遭遇婚姻困境。舅姑辱骂,群小谣诼,从不还口、不自辩,致使其郁郁成疾,两次小产,月事不行。舅姑为让家族香火得到延续给丈夫买妾,又使她陷入悲伤之境。肺结核的折磨,更使她对未来绝望。于是俞庆曾在婚后的第9个年头最终选择了自杀来结束自己32岁的年轻生命,可悲可叹。而这些均在她的诗词作品、娘家亲人的悼诗及《绣墨轩诗词》序中有所反映。
【关键词】俞庆曾;婚姻困境;自杀原因;诗词解读
一、生平与创作
俞庆曾(1865~1897),字吉初,德清(今属浙江)人,晚清女诗人、女词人。近代藏书家宗舜年继室。晚清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俞樾(字曲园)孙女,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红学家俞平伯姑妈。
俞樾《绣墨轩诗词?孙女庆曾传》言,庆曾生于同治四年,属牛,故小名曰牛。既长,内人姚夫人认为“牛非美名”,而牛性最顺,故改名曰顺。四五岁即识字,又数岁,喜诵诗。偶尔学作,亦多佳句。庆曾性极柔顺,虽婢媪辈,不忍拂之。与弟陛云嬉戏,从无违言,与众表兄弟姊妹相处,皆若胞兄弟姊妹。处室二十余年,从未闻一忿言,见一厉色。光绪十四年(1888),年二十四(实为二十三周岁),归宗舜年为继室。初入宗家,颇得舅姑喜爱,后因亲族谣诼,渐受冷遇及辱骂,心情抑郁;婚后多年未能生育,婆婆为舜年买妾以继香火,却误买娼家女,因此女身患恶疮而一再推迟纳期。当公公追问此事时,婆婆诡言庆曾不容,公公大骂庆曾,而庆曾屈从姑意,竟不自辩;庆曾本人患有痨病。生活中的诸多不幸,致使庆曾于婚后第九个年头自杀,时年32岁。
宗舜年(1865~1933),字子戴,一作子岱,号耿吾,上元(今江苏南京)人,晚清官吏宗源瀚(字湘文)子,近代藏书家。少富才华,光绪十四年应顺天乡试中举,历官湖州、嘉兴、严州、衢州知府、杭嘉湖道。后入晚清第一收藏大家端方幕中,民国间退居江苏常熟,曾任常熟图书馆馆长。
庆曾诗词作品辑为《绣墨轩诗词》,有光绪间刻本及民国间排印本,其中《绣墨轩诗稿》一卷存诗167首,皆为五七言律绝,内容涉及写景记怀、亲友酬唱、赠夫怀夫等;《绣墨轩词》一卷存词62首,内容包括咏物即事、怀夫和夫、怀亲赠亲等,另有散曲一套。
本文通过解读俞庆曾诗、词、曲文本及祖父俞樾、弟陛云、表妹许之雯、夫宗舜年的序来分析她的婚姻困境和自杀原因。所有诗、词、曲文本及序皆出自胡晓明、彭国忠主编的《江南女性别集?三编下册》(黄山书社2012年版)。
二、初婚幸福
庆曾的少女生活是幸福的,读书吟诵、记游写景、赠答亲友、琴棋书画、事亲女红等,充满乐趣。如《新年》、《架上书乱手自整理口占一绝》、《学书》、《学吟》、《学绣》、《学画》、《读国朝闺秀正始集》、《食蔗》、《嘲小婢》、《百花生日剪五彩纸为小旗遍悬花上》、《越中之行遍探名胜自惭笔拙不能各记》、《清明如湖上书》、《胥江渔唱》、《沧浪采莲》、《虎丘晚眺》、《消寒杂咏》等。
庆曾天性温顺,彭玉麟①每过吴中,必至俞家见庆曾,甚爱之,谓其母曰:“此女极佳,然宜慎择婿,无令受委屈。”而庆曾婚后恰恰遭遇婚姻困境而备受委屈,实乃老天捉弄人。舜年少有才,与庆曾同年出生,乡试中举后就婚于俞家,祖父俞樾高兴异常,特制“金榜题名”、“洞房花烛”八个大金字,张贴于县乐知堂东西两侧,见者无不艳之。初至宗家,姑遇之颇有恩礼,夫妻感情如漆似胶。《忆江南?消夏之作》组词8首就是他们婚后闺中生活的写照,组词从晨妆写起,展现一天的生活图景。她与丈夫沉溺于夫妻恩爱的新婚红闺之中,连丫鬟报知有客来访时“偶触帘钩惊梦醒”也“多事恼雏鬟”(其三)。丈夫对她非常体贴呵护,庆曾“爱月不关窗”(其六),丈夫则“惟恐凉风欺翠袖,频呼小婢闭纱窗”(其七);《偶示子戴》最能反映庆曾婚后短暂的夫妻幸福生活:“故着轻罗帘外立,要郎衫袖替遮风”(其一),非夫妻感情融洽者不可道出。“故作捧心花下坐,戏言小病费郎猜”(其二),非夫妻情感深挚者不能做出;丈夫外出,庆曾依依不舍,“寻常小别难禁受,忍说轻分手”(《虞美人?长至前五日》);离别后夫妻之间相互牵挂,舜年是“细语祝平安,还怜翠袖单”(《菩萨蛮?三月初七寄瑟庵于京师》);自己明明对丈夫思念不已,却“不说相思深几许,平安聊慰远游人”(《寄子戴京邑》);《和子戴韵却寄》其二言说自己因相思而“腰支肥瘦验罗裙”、“倚遍湖楼总忆君”;其三则说“销魂也怨无端别,漫说侬心只忆乡”;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里暂温存,只欠分明”(《浪淘沙》);七夕节更是触动庆曾离情的日子,这类词作有若干首,如“明星皎皎,绮阁红闺争乞巧。人静更深,可有天孙送巧临”(《减兰?七夕》),她不像别的女子那样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争着向织女求祈女红之巧,而是盼望于夜深人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