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黄宾虹晚年山水进入创风格时期
浅析黄宾虹晚年山水进入创风格时期
摘 要:黄宾虹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山水画大师,晚年开始进入“创风格”时期,对山水画的运笔用墨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自身对中国艺术精神的深刻认识和探索体验,创立了“五笔法”和“七墨法”等运笔用墨理论,巧妙运用积墨法,最终形成了浑厚华滋的艺术风格,成为当代中国山水画之集大成者。
关键词:黄宾虹;山水画;创风格
中图分类号:J211.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2-0232-02
黄宾虹晚年进入了“创风格”时期,这也是他山水画艺术风格演变中的一个关键时期。黄宾虹晚年时期完全摆脱了“师古人”的影子,全新阐述传统笔墨技法。
黄宾虹对点、线的运用十分讲究,其论画和创作中都十分看重对点的运用,将点作为绘画中最基础的艺术语言形式。古人对点的使用也颇为重视,如范宽的雨点,米芾的点等等,这些都成为画家的绘画风貌。黄宾虹细致入微的用点更胜古人,他的画面中多用黑、白点,体现其“知白守黑”的道理。他在强调用点的同时,还十分注意用笔方法,一笔之中,墨色有三,干湿法互用。
黄宾虹主要用笔墨来体现绘画形式,且一生致力于追求笔墨观和实践相结合。他在系统梳理前人用笔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五笔七墨”说。他提出了山水画用笔“平,圆,留,重,变”五笔之法:“平”,就是从起笔到落笔,用笔的力道要平均,一波三折,就如同锥画沙;“圆”,就是起收笔之间,不能率性为之,而要笔断意连,“势取全圆”,就如同折钗股;“留”,就是用笔姿态要前后呼应,笔速不宜过快,积点成线,就如老屋漏痕;“重”,就是要注意力道和气韵,用笔气势就如同高山坠石、云如枯藤;“变”,就是要不拘于法,用笔讲究趣味性,形象千变万化,参差不同,齐而不齐,是为内美。“笔笔分明”的用笔,讲究空间形式美,用法朴实、自然,充满活力,点、线、面随画面变化而变化。以上这些,都是对绘画技法上的要求,使得线条的质量和理法得以明确。
黄宾虹在提出“五笔法”的同时,还间接提出了“七墨法”,即“浓”、“淡”、“破”、“泼”、“积”、“焦”、“宿”。“浓墨”是为了增添画面的生气,而在用墨时加入少许清水,使墨色呈现出类似于漆的效果。“淡墨”法多用于处理画面的黑色部分,因其可以在画面中多次渲染且仍不失其灵动性的特质,一般多用来描绘雨气等景色。“焦墨”法介于浅墨与浓墨之间。作画时,水分处于极少状态的用笔,与皴擦法配合使用,朦胧美便是干笔皴擦效果留给人们的印象。“破墨”法是指在画面上落墨之后,迅速用水去冲开墨色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一种是用浓墨去破淡墨;一种是用墨来破水;一种是用水去破墨。经此种方法处理过的画面,其神秘感大大增强,黄宾虹喜欢在山石上面加上小草,就是以浓墨来破淡墨的方法。所谓“积墨法”,就是要在侧笔点,圆笔点的基础上,留住用笔痕迹,达到层层积染,浑厚华滋的艺术效果。“泼墨”法是指用笔吸取大量的水或墨,并将其泼洒到画作中,充分展现创作者的激情,在这样富有变化的泼墨过程中才能营造层次丰富的黑白空间。如果在泼墨前不加思索的乱泼,就会成为不具任何意义的死墨。黄宾虹最擅长使用宿墨来突出作品的高洁幽淡,“宿墨”法指的是画家在创作完成一幅绘画作品后,将剩余的墨汁存放,留着下次作画时继续使用。这样的墨因其贮存时间较长,水分大量蒸发后墨色更加黑亮,一般多点在浓墨处,画面黑白对比效果瞬间强增,运用得当可起点睛之用。“宿墨”的缺点是墨渣较多,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脏污枯硬的画面,因此它极其考验使用者的笔墨功夫。黄宾虹在用墨上讲究太极的思想,天为阳,地为阴,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相互呼应形成了画面中的黑白空间。他的题跋总是提在天的位置上,一般都处于中间偏左或偏右,也有题在正中央的位置,大多根据画面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是绝对没有紧贴两边一行向下的。地面上一般画山石,云气,房屋等。黄宾虹的作品,很多都是在宿墨的基础上加以青绿,突出画面的古厚感,使其画作不同于古人的绘画作品。黄宾虹对以上笔墨技法融会贯通的运用,令其作品由内而外呈现出浑厚华滋的艺术特色。
黄宾虹在创作山水画的过程中,取得的最大成就是其对运用水墨分寸的掌握。善于运用不同浓淡变化的墨色,对画面进行反复地勾皴点染,使呈现在眼前的景象意境深邃、层次丰富,乍一看苍茫一片,细看则会愈看愈觉其意境深邃,充满无尽的意味。恰如黄宾虹所讲:“画贵神似,不在形似,所以不似而似者,为得其神似”,从而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黄宾虹在运用绘画的笔墨表现技法上,可以说是博采众家之长,不拘一格。他会根据不同意境的画面,相应的选取表现技法,有时会选枯笔皴擦成画,有时则以润墨点染成之;勾勒时多选用劲峭的线条,并辅以晕漫的水墨铺洒;设色有时较为浓丽,有时则选用简淡的笔调。他的笔墨既相互吸收借鉴,而又创新发展,可以说是千变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