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歌剧三桔之爱融合原则及其美学价值
歌剧三桔之爱融合原则及其美学价值
《三桔之爱》(1919)是普罗科菲耶夫旅美期间应芝加哥歌剧院经理坎帕尼尼的邀请为该剧院创作的一部童话喜歌剧,包括序幕和四幕十场。作曲家选择剧本时由于受到心仪的苏联剧作家梅耶霍德的影响,因而选择了意大利剧作家哥齐的同名童话进行改编。普罗科菲耶夫在《自传》中曾这样说道:“我考虑到美国人的兴趣,所以选择比《赌徒》更单纯的音乐语法。其吸引我的地方是该剧的舞台性格,它是由如下三个剧情串联而成的新表现。也就是由童话人物(王子与弄臣杜鲁法蒂诺等),以及他们所依赖的魔界人物(魔术师切里奥与魔女摩嘉娜)与代表剧情解说者的奇人们构成。”①原本歌剧应依约在1919年上],但因坎帕尼尼突然去世而发生了契约纠纷,使之被搁置了两年之久。直到1921年由苏格兰的女高音歌唱家玛莉·嘉登担任新的剧院经理后,才在芝加哥首]。意想不到的是,《三桔之爱》的首]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倒是1925年11月29日在巴黎上]的该歌剧的管弦乐组曲版本迅速流传。随后,这部歌剧才重新被人们接受与欣赏,获得了公正的评价,其中包涵的乐观主义精神,主人公对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勇敢追求以及与恶势力顽强的抗争,终于打动了千万观众,在纽约市歌剧院、芝加哥抒情剧院、印第安纳大学及其他院校和剧院相继上],备受欢迎,后又在欧洲等更广的范围内成功上],被推奉为20世纪歌剧经典。此外,在2008年出版的约瑟夫·科尔曼与加里·托姆林森合著的《聆听》(第六版)中,《三桔之爱》被列为与《战争与和平》并重的普罗科菲耶夫两部最具代表性的歌剧,其历史地位不言自明。那么,首]失败的《三桔之爱》为何又重新获得历史的认可与客观的评价,这与其创作的融合原则及其蕴含的美学价值有着必然的联系。
普罗科菲耶夫的早期作品大多集抒情、幽默和新古典主义倾向为一身,其自传也作如是说。但在其生前,创作的歌剧大多没有得到艺术界的认可,直到他逝世以后,他的歌剧才开始渐渐被人们接受及重视,人们对他的多才多艺最终评定为:普罗科菲耶夫先生的歌剧应当与其器乐作品具有同样重要的历史地位,歌剧是他音乐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②歌剧《三桔之爱》不仅也鲜明地体现了这三大基本创作特征,而且以融合原则为基本标志,如将抒情性与戏剧性结合,将反讽与怪诞融入到幽默之中等等。这些独具匠心的创作手法,使《三桔之爱》在歌剧历史悠久的记忆中别出机杼。
一、抒情推动戏剧高潮
从这部歌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抒情唱段,这是传统歌剧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但此处对于戏剧高潮推动的效果往往出人意料。例如,第三幕第三场,王子和弄臣杜鲁法蒂诺将三个逐渐变大的桔子拖进沙漠,疲惫不堪的王子随即倒地而睡。口渴难耐的杜鲁法蒂诺先后切开两个桔子,冲出来的却是同样口渴难忍的两个公主,没有寻找到水源,于是很快先后渴死。杜鲁法蒂诺张皇失措,只顾逃跑。王子醒来见状心疼不已,切开最后一个桔子,从中走出第三个公主妮内塔,王子朝她跪下热情呼唤:“公主,公主,我为了你走遍天涯。”③第三个公主此时也已经渴得舌敝唇焦,关键时刻,高塔中的丑怪见状,毫不犹豫地放下一桶水拯救了这位公主。在管弦乐光彩熠熠的伴奏下,公主用温柔甜美的歌声宣告了她的获救。抒情优美的歌声中又融入狂热的激情,使旋律结合了抒情与狂想的特性。伴奏音型的不断反复,营造了一种静止的气氛,与歌声形成动静强烈的戏剧性对比,跌宕起伏的剧情与扣人心弦的音乐令观众情不自禁地凝神屏气。别出心裁的是,传统歌剧角色在传达抒情性时往往用咏叹调,表达戏剧性时则用宣叙调,可此处的处理却别具一格。在戏剧情节形成高潮时,作曲家采用了隐含着狂热的抒情性咏叹调,从伴奏音型中派生出来的人声旋律与乐队分立,而乐队又不失其独立性。旋律流动时,音程大跳,伴奏声部仅用一个长音和弦保持。旋律长音时,伴奏声部连续震音,充分弥补了旋律声部音响的空洞(谱例1)。这种实与虚、静与动的反衬手法,构成了一种声乐与器乐的对话模式,使得人声旋律与伴奏声部对照互补,相得益彰,不用华丽的伴奏来衬托旋律的优美流畅,同样将歌剧音乐推向了高潮。
毕达哥拉斯认为美即和谐。构成美的和谐的方式可以千变万化,而音乐的和谐美既可表现的复杂,也可十分简单。此处作曲家仅用简洁的旋律与伴奏声部对场面进行烘托,借用王子与公主的真情感染了台下的观众,并传递了作曲家对人类的幸福生活与社会和谐、天下太平的美好愿望。人类的和平共处可以与这里的音乐一样,声部之间互相照应,而不是你争我斗,方可建立和谐家园。
谱例1
二、反讽借助怪诞效果
也许因为普罗科菲耶夫天生幽默的个性,使他成为一个极有戏剧天赋的讽刺作曲家,在许多作品中创造了幽默乐观、富有活力的音乐形象。而怪诞喜剧在俄罗斯早就存在,历史悠久。作曲家选择童话喜剧《三桔之爱》作为歌剧脚本绝非意外,也正是剧本中童话、玩笑与讽刺的混合的戏剧风格使作曲家深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