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论观照下语言哲学意义观.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模因论观照下语言哲学意义观

模因论观照下语言哲学意义观   提 要:作为语言哲学基本问题之一,意义问题一直是哲学家们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兴起于20世纪70-80年代的模因论以其进化论的科学视野与对语言传播分析的动态性而迅速进入了语言、思维与人类实践等诸多领域。作为人类社会遗传与信息传播的两大因子,模因与语言在模仿性、复制性、传播性与控制性等方面颇有相似之处,将模因论引入语言哲学研究将有助于走一条人本主义的意义探索道路,基于人与人的需求来探求语言意义问题。   关键词:语言;思维;模因;意义;语言哲学   中图分类号:B0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00(2011)04-0101-4      On the Meaning Pursuit of Philosophy of Language in Light of Memetics   Zhu Yi??hua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214122, China)   As one of the fundamental issues of Philosophy of Language, meaning has always been a major concern, yet a hard nut to crack for philosophers of language. While philosophers are working hard on such a mission, Memetics and its key ingredient “meme”have readily spread into fields of language, thinking and various social disciplines to account effectively for their regular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volution and dynamics. It is hoped that Memetics will contribute to a human-based and need-oriented inquiry of Philosophy of Language, meaning pursuit in particular, as both memes and languages-the two basic units of cultural and informational transmission-tend to control and can be imitated, copied and transmitted alike to a great extent.   Key words:language; thought; meme; meaning; Philosophy of Language      1 引言   近现代科学的发展逐步摆脱了以往哲学与科学混为一谈的局面,实证求真的科学活动完全通过技术性概念来推进,而哲学研究的主要途径则更多依赖自然概念的思辨与逻辑推理。由于概念思辨主要是在语言分析的层面上进行,这就为哲学研究的语言转向准备了条件,也为其他人文思辨学科向哲学领域的进军与渗透提供了可能。“当概念思辨明确成为哲学的主要工作,(哲学的)语言转向也就自然而然发生了”(陈嘉映 2006:15)。从此,哲学与语言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哲学家们将哲学研究的对象和主题从思维和理性活动的内容转向了表达这种内容的语言本身(何雅文 2007:16)。   由此而诞生的语言哲学“不是简单地用哲学的方法研究语言,而是语言学与哲学的交叉学科。语言哲学不仅要研究哲学对语言学的影响(从哲学的维度研究语言学),而且要研究语言学对哲学的影响(从语言学的维度研究哲学)”(杨生平 2007:11)。一方面,哲学特别是西方语言哲学可以是语言研究的营养钵,语言学应该汲取其营养与智慧来拓宽其研究视野,创新其研究方法,挖掘出新的研究课题(钱冠连 2007: 1-10)。另一方面,语言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之一,是哲学思维无法逾越的符号工具,因此哲学实乃人利用语言对语言与自身存在方式的思考。   研究语言就是研究人的思想与人本身,就是研究哲学。用维特根斯坦(1988)的话来说,“一切哲学都是‘对语言的批判’”。可见,分析语言、语言现象是语言学、语言哲学的共同特点和任务,“两者不仅不相互疏离,而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李洪儒 2006:24)。结果是,语言学研究因其哲学诉求而更加深入、厚重,哲学研究则因其语言聚焦而更为明察、丰硕。自20世纪以来,哲学研究似乎完全演变成了语言哲学或分析哲学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