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典型报道发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典型报道发展

浅议典型报道发展   摘 要:拟通过对典型报道的界定、溯源,结合社会历史进行分期研究,揭示典型报道现状背后的原因,并理清未来的发展线索。   关键词:典型报道;历史;现状   中图分类号:G21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3-0132-02      典型报道作为我国新闻界独有的一种报道形式,自其诞生以来,不仅是党和政府推动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实施的有力工具,也是广大群众学习先进、效仿楷模的重要渠道。本文拟通过梳理典型报道的发展脉络,追踪其多年来的变化轨迹,从而管中窥豹,探索典型报道改革现状背后我国新闻理念和政治传播思想的进步过程。   一、典型报道概述   广义的典型报道是就有着很高新闻价值和富有典型意义的个人或单位所做的很重分量和很大力度的报道[1]。这种报道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并不罕见,如1898年9月8日《国闻报》上刊登的《谭烈妇传》和1909年10月《民立报》连续刊登的黄花岗烈士事迹等报道。但本文研究的典型报道实质上是狭义的典型报道,专指我们共产党新闻事业所特有的,以社会效益为志趣,以宣传政策、教化民众为主旋律,以新闻媒介为主阵地并调动各种舆论宣传工具,经常性地从上至下步调一致、口径一律、有组织有目的地对某一新闻典型进行的集中报道[2]。   我国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出现了典型报道的雏形,如1937年11月24日《新中华报》以“战场日记断片”形式发表的《平型关战斗纪实》、1939年《抗敌报》对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的报道等。但是典型报道的成熟则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树立典型、推广先进的宣传工作需要,大量的人物通讯开始出现在解放区的报纸上。尽管在我党早期报纸《红军日报》、《红色中华》、《红星报》以及《晋察冀日报》上都登载过对战斗英雄和先进人物等典型的报道,但由于缺乏统一的领导和足够的社会影响力,因此只能视为典型报道的准备阶段。   据资料显示,在解放区报纸上最早出现的典型人物报道是《模范农村劳动英雄吴满有》(1942年4月30日延安《解放日报》)和张铁夫、穆青写的《人们都在谈说着赵占魁》(1942年9月7日延安《解放日报》)[3]。这批报道见报以后,整个边区开展了学习吴满有、赵占魁的活动,对大生产运动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新闻工作者受此启发,报纸上的典型人物报道逐渐增多。虽然这些典型报道语言朴实,人物形象比较真实可信,但是这些早期的人物通讯受中国史书上的人物传记文学的影响很大,传记人物少不了他的一生经历,追求事迹的面面俱到,中心不突出,思想性就弱,降低了宣传效果。   典型有各种各样的分类方法,如可按人群分为典型个人、典型群体和典型集体,按性质分为正面典型、负面典型、中性典型等。历史上典型报道的体裁主要以报纸刊登的人物通讯为主,而如今消息、评论、新闻图片等各种体裁各显其能,促进了典型报道发挥为受众树立时代楷模、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政治舆论风向标、指导各项事业发展以及展示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等功能。   二、典型报道的发展阶段及分析   在典型报道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它自诞生以来一直为政治宣传服务,时刻以党和政府的政策以及政治导向为指导,所以发展形势直接受到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与时事密不可分。因此,本文大致按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将典型报道的发展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1.顺利发展时期(1949年―1957年)。在此阶段,我国经历了抗美援朝、第一个五年计划等重大历史事件,以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人民日报》1951年4月1日)和郑大藩的《伟大的战士邱少云》(《人民日报》1953年5月18日)为主要代表,以战斗英雄的典型引路,开启了党报典型人物报道的先河。   2.曲折前进时期(1957年-1966年)。这一时期的典型报道大部分体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等主题,如《在农业阵地上――记昔阳大寨公社大寨大队党支部和支部书记陈永贵》(《人民日报》1963年8月3日)、穆青组织新华社记者集体创作的《大寨之路》(《人民日报》1964年2月10日)等;还有一些以“道德圣人”感召全社会,如穆青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人民日报》1966年2月7日),共同推进了典型人物报道走向鼎盛。   3.扭曲悖论时期(1966年-1977年)。文化大革命时期,以报道“白卷英雄”张铁生的《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辽宁日报》1973年7月19日)为代表,显示了在“媒体造神”意向下形象的扭曲以及典型人物报道的畸变。   4.复苏时期(1977年-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初期从,典型报道开始从“唯政治性”向“多元化”转变,报道对象扩展到了诸如陈景润(徐迟《哥德巴赫猜想》1978年)、张海迪(郭梅尼、许家良《生命的支柱》,《中国青年报》1983年3月1日)、关广梅(庞廷福、杨洁、谢镇江《关广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