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冷月幽帘诉衷情—浅析纳兰性德悼亡词的意象》.docVIP

(毕业设计论文)《冷月幽帘诉衷情—浅析纳兰性德悼亡词的意象》.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冷月幽帘诉衷情 ---浅析纳兰性德悼亡词的意象 汉语言文学 [摘要] 月亮和帘两个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极为常见,虽只是自然界中两个纯客观的物象,却是华夏“人化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既有由人性引发的现实关怀,又有由人性引发的对个体生命的关怀。纳兰性德的悼亡词中使用了大量的月和帘的意象。本文即以月亮和帘意象作为切入点,借助冷月和幽帘构筑的时空艺术氛围来探求作者对传统诗词意象的创造性发展和他隐于词作之后的深衷隐曲。 [关键词] 冷月 幽帘 情感世界 个体感悟 纳兰性德是清朝著名的词作家,被况周颐誉为“国初第一词人”,更赢得了“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王国维语)的赞誉。虽出身于钟鸣鼎食之家,却自言“不是人间富贵花”,而是天上的“痴情种”。他的词以其凄婉、幽怨的美构筑了充满情韵的艺术世界,翻开他的《饮水词》,满纸的悲愁之音,尤其是他的悼亡词,更是“一种凄婉处,令人不能卒读”。在他的悼亡词中,常常摄取生活中常见的物象,融入自己的主观情思来构成其独特的意象,通过意象所蕴含的丰富的象征形式来表达难以言状的生命和情感意味。冷月和幽帘构成了一个完美的时空艺术氛围,通过这一时空氛围来表达对亡妻的怀念和对命运的抗议。 传统诗词中的月、帘意象 (一)月的意象 月亮对于中国文人来说,绝非简单的意象,在《诗经·国风·月出》中就有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情兮”这样的诗句。几千年来,月亮被反复吟唱,它不仅超越了其自然属性而或多或少地成为一种人性化的存在,而且成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独有的寄托情感的审美意象。正如西方把太阳神当作文化原型一样,“月亮”以其阴柔之美,承载了古代文人在诗词中所沉淀的生命信息。因为月亮具有的形态、色泽、阶段性变化等属性,加上作者的主观感情不同,导致了月亮这一意象在作品中的不同思想内涵。在特定的语境中起到了其它词汇难以替代的表情达意的作用。人们的悲欢离合之感、生命苦短之叹、冷漠孤寂之情都借“月”这一意象表现出来。 首先,月亮是离别思人的象征。“初将明月比佳期,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晏几道《临江仙》),月圆人不圆,月越圆缺憾感与伤痛就更切,只有经历了磨难的人才能理解个中滋味。再看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相爱的人一旦分别,这种心情是撕心裂肺的痛楚,多情的词人设想分别后的场景,幻想残月下的孤单、凄凉、悲苦的情绪。范仲淹的《苏幕遮》词中有“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用乐景写哀情,更显示悲苦,本来明月笼照下的高楼,人站在楼下,夜景无限美好,却因为相思之情而愁苦无限。像这种借月亮来抒发思乡怀归之情的诗歌,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可谓俯拾皆是。月亮寄托了离人的离愁,也寄托了他们对团圆的无限企望。 其次,月亮也是爱情的象征。汉代的民歌《古诗十九首》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默默不得语”,明月一泓清辉,皎洁明亮,星月之间的爱情,由银河相隔,造成了无尽的思念。还有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些句子中未言爱情,却表现了爱情的甜蜜。 与太阳相比,月亮总是充满了孤独与寂寞,韦庄的“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读着读着,阵阵寒意扑面而来,寒总是和孤寂在一起,我们能透过月静谧、肃穆的境界,看见孤独向我们走来。 (二)帘的意象 “帘”即门帘,是古人居室中常见之物,从柳永《望海潮》中的“风帘翠幕”到蒋捷《贺新郎》的“深阁绣帘垂”,可见帘之普遍。帘不同于门,不管是竹帘、珠帘、犀帘还是玳瑁帘,总是留出丝丝缝隙,使得帘外人得以隐隐约约地瞥见帘内动静,欲见而不十分真切。以之入词,构成了一种朦胧美、距离美。在古代诗词中,“帘”绝不仅仅是一种标志、一种装饰,对闺中女子,对失意之人,小小的帘却隔了两个世界。南宋词人许棐在《喜迁驾》中写到:“鸠雨细,燕风斜。春桥谢娘家。一重帘外即天涯,何必暮云遮?钏金寒,钗玉冷。薄醉欲成还醒。一春梳洗不簪花,辜负几韶华。” 在古代诗词中,“帘”意象常见时空模式主要有淡月疏帘、双燕重帘、幽梦晓帘、风雨秋帘,通过各种意象组合,营造不同的氛围。 具体而言,“帘”意象在古代诗词创作过程中的功能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为词情发展提供“典型的”和“特殊的”场景。词人们总是需要选取合适的意象为词中抒情主人公的出场“铺路搭桥”,而“帘”正是这方面可资借重的的绝好帮手。它为我们展示了词中的典型场景与特殊场景。 第二、为读者提供了别具一格的美感类型。如晏几道的《采桑子》:“非花非雾前时见,满眼娇春,浅笑微颦。恨隔垂帘看未真”,因为这一帘之隔,产生了一种距离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秦圈圈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