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分离个体化过程(separation-individuation).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离个体化过程(separation-individuation).ppt

剛才也提到,如果沒有或的足夠的照顧,孩子可能會退回自閉階段,也可能會被迫進入下一個階段,過早進入分離階段。 無法接受孩子分離的母親,會以操控賄賂手 段來操控孩童。孩子和媽媽都失去了自主性。 * 分離和個體化兩者是互補的,但又很明顯的不同的發展過程。 精神分析學家指出一個人的分離-個體化歷程非常重要,與這個人其後的心理適應和心理病理可能有密切的關係。 * 兩條主要且同時進行的發展路徑: 心理分離:兒童自共生融合裡浮現出來,而達精神內在自主性。 個體化:以顯示出自主運作能力的活動(諸如移動、語言的使用等)這類具體的成就為顯著特徵。 理想的人際互動關係可提供孩童一個健康的「自尊」。 不是完全階段性,是有部分重疊的發展過程 * * 嬰兒會把它的身體和母親稍為隔開,並且藉發展出動作技巧從她膝蓋滑下來在她腳邊嬉戲以便開始和她分道揚鑣。 (check back)--開始會探索較遠的東西,但在探索的同時,仍然會經常檢查自己是否能夠很快得到母親的機會。 * 早期實踐階段是以嬰兒如何能藉爬行及扶著東西站立而移動身體離開母親的能力來做劃分。實踐階段的主體本身是以能自由直立走路來做開頭。 16到18個月大的期間,是發展上的一個主要關鍵點,此時學步小孩是處於自體的一理想化狀態的高峰 * 已經知道母親是另外一個獨立的個體,無法像從前那樣隨時支援自己面對外在世界,因此產生兩種失落感(loss): a.全能感的消失。 b.分離焦慮再現。 處在兩難狀態,一方面希望得到母親的協助處理失落感,另一方面又明白自己是獨立個體,必須要靠自己。 和解危機(rapprochement crisis)指的是學步小孩在處理他們對母親的愈來愈多需求同時又要保護他們自身的自主時所產生的和解衝突。 * 固著在此一階段而抓著(使用)分裂機制不放。 利用母親作為自體的延伸,諸如不帶人味地(impersonally)利用母親的手去得到一些東西 * * 嬰兒反應: 與母親一起分享每一個新學會的技巧和經驗。 深知對母親愛的需求,卻以排拒母親來保護其自主性。 復合危機:心情不穩定、耍性子,變得令人愛恨交織。 尾隨及竄出(shadowing and darting)行為,跟緊緊又跑掉:希望獲得客體的愛,但又怕被吞沒(融合vs獨立)。 分離焦慮上升,更黏人,幼兒創造多種應付母親離開的辦法:過渡性客體的使用、內化或認同父母(processes of internalization and ego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parents)。 母親反應: 無法接受孩子的索求or愈來愈獨立的事實〈共生需求〉 holding attuement-視孩子的狀況,一方面包容接納;一方面也要「溫柔地催促(gently push)」孩子朝向獨立的方向前進。 3-3:復合期 (rapproachement:15-30月) 嬰兒成長影片 寶寶成長路 -初生至三個月兒童發展: /watch?v=yhtYDt_OZ_o 寶寶成長路 -四至七個月兒童發展: /watch?v=XNEssUQETCM 寶寶成長路 -八至十二個月兒童發展: /watch?v=4s4vRaY-rkQfeature=related 寶寶成長路 -一至兩歲兒童發展: /watch?v=tZWISvweC-E 3-4情緒客體恆常與個體化 (Emotional Object Constancy and Individuality) 時間:2-3歲是主要的發展階段,貫穿一生都沒有明顯的終點。 主要任務:(1)獲得一定程度的客體恆常(object constancy)以及鞏固個體化(consolidate individuality)。 情緒客體恆常:孩子心中內化了正向的母親客體形象,母親不在身邊時孩子仍然安心獨立地運作(相信正向的母親仍存在)。 客體恆常(object constancy) vs客體恆存(object permanency) 客體恆常:Mahler提出的「情緒或情感客體恆存」,其中的客體指的是孩子情感能量全心灌注的母親。 客體恆存:Piaget所說的客體恆存的發展階段大約在18-20個月,孩子知道客體恆久存在的特性。 Piaget指的Object包含有生命和無生命的客體。 3-4情緒客體恆常與個體化 (Emotional Object Constancy and Individuality) 客體恆常能力(1)要能夠在對於母親失望時,還能保有對母親好的感覺,需要有足夠美好的被照顧經驗。(2)能將好的、不好的母親感覺整合為一個內在的客體表徵。 個體化:伴隨著這個客體表徵的形成與整合過程,孩子開始知道自己是誰,自己想要什麼,孩子在發展自我認同(ego identific

文档评论(0)

shiyougui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