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具有民族地域文化特色民族音乐学科.docVIP

构建具有民族地域文化特色民族音乐学科.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构建具有民族地域文化特色民族音乐学科

构建具有民族地域文化特色民族音乐学科   文章编号:1003-9104(2015)01-0220-02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民族音乐特色学科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4JGA248)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吕挺中(1964- ),男,壮族,广西宁明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学,艺术教育理论,中国民族音乐,中小学音乐教学研究。   摘 要: 学科建设作为高校建设和发展中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任务,直接决定高校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文章从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办学与学科建设的现状入手,客观地分析了地方音乐资源给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学科建设所带来的优势,提出了开发和利用地方音乐资源,使之成为学校音乐学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以至办学特色的重要元素,打造学校特色教育品牌。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构建;地方高校;特色音乐学科;民族音乐文化;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各高校的竞争态势越来越激烈。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高等教育的高地,各高校都在寻找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强化学科特色或进行特色学科建设。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从建校之初就确定“为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服务”的特色办学宗旨,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在特色学科建设方面的优势越来越突出。本文旨在对我校艺术系在民族音乐特色实践课程建设的相关问题作一浅显的梳理。   一、桂西南地区民族民间音乐浩如烟海广西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在漫长的岁月中,生活在广西这片热土上的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民族民间音乐。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所在地崇左市位于广西的西南部,与越南山水相连,居住着壮、汉、瑶、苗等20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人口的88%。独特的民族生态资源,滋生了浩如烟海、风格独具的民族民间音乐,特别是以壮族文化为特色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是歌圩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清道光年间龙州举人黎中产就写有“岁岁歌圩四月中,聚欢白叟与黄童”的诗句。崇左市各县(市、区) 都有歌圩,歌圩又称“歌坡”“侬垌”“陇峒”“富坡”,各个县(市、区)的歌坡少则二三十处,多则六七十处,歌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唱山歌。山歌种类达数十种,曲调悠扬动听,音律独特,富有地方民族特色。这些为我们构建民族音乐特色实践课程提供了独特的有利条件。(一)民间歌曲崇左地区的民间声乐以山歌为主,尤以壮族山歌最丰富。山歌基本融入广大农村群众的全部生活中,如农丰歌、生日歌、哭嫁歌、情歌、迎新歌、时政歌等等。其主题鲜明、感情真挚、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曲调优美、音律独特,富有地方民族特色。(二)民间歌舞音乐崇左地区的壮族民间歌舞大致可分为自我娱乐性舞蹈、祭祀性舞蹈和广场性舞蹈三大类,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天等县的打榔舞、龙州县的天琴舞和江州区及扶绥县的采茶舞。打榔舞是天等县的壮族民间舞蹈。其舞用一米多长的木杵为主要道具有节奏地敲击榔壁、榔底和榔边,形式有二人对打、四人对打、多人交错对打等,动作欢快有力,节奏稳重,声调若鼓,闻于数里。天琴舞是一种古老的巫文化舞蹈,主要流传于中越边境一带的壮族地区,一般在秋收后的节庆日举行。采茶舞主要流行于江州区的驮卢、那隆、左州等地村镇和扶绥县城,一般在传统节日或农闲时节进行表演,以恭贺新年、庆贺丰收、祈求太平。此外还有反映宁明花山岩画祭神场景的花山舞蹈给人一种如醉如狂如汤如沸而又神秘怪异的感觉。 (三)民间乐器及乐曲   壮族民间乐器比较丰富,种类繁多,历史悠久。除了二胡、笛子、三弦、洋琴及一般的民族乐器外,崇左市特有的壮族乐器有天琴和啵咧。天琴是壮族一种古老的民间弹拨乐器,壮语为“鼎叮”。流行于广西的宁明、凭祥、龙州和防城一带,至今已经有上千年历史。啵咧是壮族民间簧振类气呜乐器,广泛流行于龙州、宁明等地,方言称“bi lie”。啵咧音色美妙,既柔和圆滑又明朗清脆,具有抒情和歌唱性相结合的独特风格,啵咧可独奏、合奏或歌舞伴奏。   (四)民间戏曲音乐   崇左市传统的民间戏曲有粤剧、采调剧和采茶戏。流行于江州区驮卢、那隆、左州 等地村镇的采茶戏历史悠久,表演形式独特,地方色彩浓厚,最大特点是以演唱为主,基本唱腔主要是羽调式和徵调式,唱腔不分角色行当,生活气息浓厚,采茶戏多以反映壮族人民劳动生产、生活、爱情为主旋律。彩调剧主要流传于宁明县,因其唱腔中有 “哪嗬咿嗬嗨”衬词,故当地人又称之为“嗬嗨戏”。随着社会的发展,采调剧无论是内容、唱腔曲调还是表演风格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二、依托地方音乐资源,建构具有特色的音乐课程体系   教育部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重视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的教学,发展有民族特色的高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