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实主义油画发展及苏联艺术影响作用.docVIP

浅析现实主义油画发展及苏联艺术影响作用.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现实主义油画发展及苏联艺术影响作用

浅析现实主义油画发展及苏联艺术影响作用   摘 要: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油画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表现主题与思想内涵上深刻地反映与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价值观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价值观;表现形式上,由风格统一化向自由、创新的个性风格变迁。在这一阶段,苏联艺术对我国油画发展的影响十分深远。   关键词:现实主义;油画;苏联艺术;社会主义;价值   中图分类号:J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6-0227-02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油画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表现主题与思想内涵上深刻地反映与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价值观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价值观;表现形式上,由风格统一化向自由、创新的个性风格变迁。在这一阶段,苏联艺术对我国油画发展的影响十分深远。   苏联艺术为我国油画的发展和艺术家的成长奠定了基础。苏联美术对中国现代美术的影响始于上世纪30年代。鲁迅在推广和介绍苏联美术方面曾做了大量的工作,此后从法国毕业的徐悲鸿也对苏联的现实主义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并为1936年出版的《苏联美术史》作序,为引进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作出了贡献。延安时期,许多美术工作者也吸收了苏联美术的经验,其艺术思想和创作方法都是美术工作者争相借鉴的唯一范本。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在莫斯科缔结《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这是当时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关系到新生的中国政权的立足和发展。因此全国美协为配合这一政治事件而发出通知,号召全国美术工作者广泛地宣传中苏友好的重大意义。1954年9月,苏联美术家协会组织委员会主席盖拉西莫夫致函全国美协,表示支持全国美协制定的进一工作计划,至此苏联的美术援助工作开始启动。1954年,准备已久的《美术》杂志创刊,创刊号用主要的篇幅刊登了苏联的美术作品,而与这一期同时介绍的则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经典作品――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可见苏联美术在当时的重要性――成了现代西方艺术的经典。   苏联美术对中国的影响可以总结为3个人和1个体系――盖拉西莫夫、扎莫施金、马克西莫夫以及契斯恰可夫素描体系。   1954年9月30日,苏联人民美术家、苏联美术院院长盖拉西莫夫作为中苏美术交流的先行者先期来我国访问。1954年11月30日,全国美协在京举办《苏联人民艺术家盖拉西莫夫旅行中国水彩写生观摩会》,其间盖拉西莫夫作了题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艺术》的报告。这之后,苏联坤丽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院院长扎莫施金主持了《苏联经济及文化建设成就展览》中造型艺术馆的展出,在北京展出的3个月的时间内,他的讲解多达40余次,听讲者   中有远从云南、四川以及全国各地来的美术工作者2千余人。他在上海也向各地来的美术工作者1500余人作了15次现场讲解。扎莫施金还在北京做了多次专题讲演和小型报告会。这个展览对当时中国的许多油画家来说,都是第一次目睹了苏联油画的风彩,他们于激动之余从中体会到了那迷人的灰调子的魅力。   1955年2月19日,苏联著名油画家、苏里柯夫美术学院教授康斯坦丁?麦法琪叶维奇?马克西莫夫作为苏联政府第一个委派的美术方面的专家来到北京。马克西莫夫在中央美院举办了具有深远影响的“油画进修班”,参加进修班的都是受过高等美术院校的专业训练、已有一定创作成就的青年教师和油画家:侯一民、詹建俊、靳尚谊、任梦璋、王流秋、俞云阶、秦征、王德威、高虹、何孔德、谌北新、魏传义、武德祖、汪诚仪、袁浩、王恤珠等。“油画进修班”于1957年结束,当学员的毕业作品展出的时候,受过马克西莫夫指导的中国年轻的油画家们在创作上出现了新的气象,王流秋的《转移》、王德威的《英雄的姐妹们》、秦征的《家》、詹建俊的《起家》、谌北新的《晨》、任梦璋的《收获季节》、侯一民的《青   年地下工作者》、高虹的《孤儿》、袁浩的《长江的黎明》、王恤朱的《待渡》等,都表现出一种更加扎实的绘画功底,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而这一批学员在后来美术创作上的表现则更加突出,成为中围油画继李铁夫、徐悲鸿、刘海粟、颜文梁等老一辈画家之后的一支重要的力量。通过“油画进修班”,马克西莫夫在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通过这个进修班学员的创作,苏式教育体系很快在中国形成,“苏派”绘画成为主流,而与之相关的苏联油画创作模式也成为中国油画的一种必然要求。   在向苏联来华艺术家学习的同时,我们开始派遣留学生前往苏联学习艺术。1952年派出了第一批留苏学美术的学生,1962年罗工柳、李天祥、林岗、萧锋、全山石、邓澍、郭绍纲、冯真、张华清、徐明华、苏高礼、李骏等就学于俄罗斯历史悠久的列宾美术学院,回国后被分配到北京、杭州、南京、广州的几所美术院校从事教学工作,进一步传播了苏联油画的技巧和方法,是建立苏式教育体系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