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中学课本苏轼词中仕
浅议中学课本苏轼词中仕
【关键词】苏轼 词 仕宦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6B-0060-02
苏轼一生,命运多舛,从二十一岁出川赴京应试人仕,到建中靖国元年七月逝于常州,其四十余年的仕宦生涯,历经外任密州、杭州,被贬谪黄州、惠州、儋州,走过了一条“历典八州,行程万里”的仕宦之路,忍受着手足分离、妻亡子丧的人伦煎熬。其思想也从儒家的“拿得起,敢担当”为主导而融进释家的“知无常,放得下”和道家的“常满足,看得开”等元素。
现行中学课本选有多篇苏轼抒人世报国之志、咏造福黎民之怀、叹人生变幻无常的词。从时间上说,以“乌台诗案”为限。此前的词较多表现“入世报国,造福黎民”的思想,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仕宦观(本文称为“仕”),此后的词,则“仕”味渐淡,“释”“道”味渐浓。现以初、高中课本中的《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说说其中隐含的上述思想的变化。
《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是熙宁七年(1074年)作者出杭州移知密州途中所作。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光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搞锦,朝露滓溥。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
该词是一封家书,也是一篇以议论入词直抒自己政治抱负的议论文。“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把自己和子由与西晋诗人陆机、陆云兄弟二人相比,直言要像伊尹那样“使是君为尧舜之君”,要像杜甫那样“致君尧舜,再使风俗淳”,兄弟俱“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对”“致君尧舜”当然是“此事何难!”他此时心中的神宗皇帝就是古之尧舜,“致君”意何在?“此事”言何事?再从“世路无穷,劳生有限”“笔头千字,胸中万卷”中不难看出,苏轼希望趁盛年之际,将满腹才学,报效赵宋王朝。羁旅孤行中“孤”“清”“野”“浅”的景物都无法影响作者心中的豪迈之气,其积极人世之心态虽在外放、转徙时亦不曾消减,洋溢着“拿得起,敢担当”的“仕”的情结。
再看苏轼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705年)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袒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词以“老夫聊发少年狂”开篇,紧接着刻画自己“左牵黄,右擎苍”的雄姿,这种雄姿在“锦帽貂裘”的随从衬托之下更显勃发。其间千骑奔腾、万犬齐鸣的场面是何等的壮观!“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太守狩猎,竟告知人民,已见其“狂”,且是倾城追随,更显其“狂”,猎必射虎,比肩孙仲谋,已是“狂”态毕露也。词的下阕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自己的“少年之狂”:“酒酣胸袒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生性豪放的苏东坡在酒的作用下更为豪放不羁。老廉颇能饭即能为国效力。此时的苏东坡年仅四十,“鬓微霜”不值一提,他渴望冯唐重现,自己有魏尚之幸,能得到朝廷委以边任,赴边疆抗敌。作结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个挽弓射箭、气概非凡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本词以“狂”字开篇,以“狂”态收结,上阕出猎,下阕请战,慷慨淋漓地直抒自己报国立功、刚强壮武的英雄之概,将“仕”的情怀上升到无与伦比的高度。
在密州待了3年,面对没有丝毫变化的政治面貌,苏轼作于建安年间(1076年)中秋之夜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则曲折地表现“仕”的情怀。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面对这当空皓月,感受着自己茕独情怀,一幅孤高旷远、美人千里的境界图在苏轼遗世独立的思绪与远古的神话传说熔融中被勾勒出来,借月之阴晴圆缺感喟人间之悲欢离合,渗透浓厚的禅味。闪现了作者“龆龀好道”的“隐”的情结。
全词以反问入篇,“明月几时有”一句,将屈原之《天问》与李白《月下独酌》变通传承,融而为一,既有励志之意,亦有不落尘俗之味。以下数笔,一气呵成,摇曳生姿,跌宕多彩,诉说作者“仕进”“退隐”的徘徊矛盾心态。正如“苏轼的一生并未退隐,但他透过诗词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园”遁世’更深刻更沉重。”
词的下阕由写实转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照无眠”含意双关:既言明月整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面向知识图谱推理的稀疏编码模型及底层并行计算框架实现.pdf VIP
- 2025年项目管理专业质量成本与成本效益分析专题试卷及解析.pdf VIP
- 2025年信息系统安全专家数据加密策略制定专题试卷及解析.pdf VIP
- 医院培训课件:《CNV-seq简介&临床应用》.pptx
- 230人! 2025 年宁夏交建投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5.第五期全国BIM技能等级考试一级试题.pdf VIP
- 电力系统通信光缆安装工艺规范QGDW 10758—2018.pdf VIP
- 第6课家庭网络我会连 (教案) 电子工业版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docx VIP
- 2025至2030中国大米加工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与投资策略报告.docx VIP
- BC-6900血液细胞分析仪标准操作程序(V2.0).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