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山水画意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中国山水画意境

浅谈中国山水画意境   摘要:绘画作品中的意境,是作品的灵魂。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传统形式,历来讲究景与情的有机结合。画家借景抒情,情由景生。中国山水画的意境需要画作者凝情聚感,笔墨外显,虚实结合。意境产生于画家的创造,完成丰富于欣赏者的想象,构成了绘画作品最深层次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意境;交融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63(2010)02-0040-03      绘画作品是依托笔墨形象来传递情感的,画家用他所创造的画面向你无声地叙述,你若被它散发的浓郁气氛感染,或被它洋溢的感情所打动,或被它高洁的情操所感化,你就已经被它打动了。这种打动人的情感的力量,就是艺术作品的感染力,产生这种感染力的原因就是艺术作品的“意境”。      中国山水画素以“意境”著称      意境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的诗论上,“少陵笔墨无形画,韩干丹青不语诗”,山水画进入宋、元高峰时期,画论上明确要求绘画也要象诗一般追求意境。以至宋代画院以诗名为画题,考试选优也要求画和诗一样“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因而“有境界则成高格”成为评价中国画的最高标准。   意境是景与情的有机结合。在这种结合中,表现出一种十分鲜明的可给人以启示和想象的自然意象,同时又包含着深厚的耐人寻味的意蕴。在意境的追求和创造上,我国山水画在这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历代山水画家给我们留下了大量具有浓厚意境的艺术瑰宝。如五代荆浩的《匡芦图》以全景式构图画出危峰叠峰,飞瀑流泉,其上峰峦各异,其下峰岭相连,其中点缀山路、桥梁及幽居屋舍。布局上高远平远结合,掩映林泉,依稀远近,北方山川之壮阔雄伟气象呼之欲出。江南山水画派董源的《落照图》,“近视无功”,“远观村落杳然深远,悉是晚景,远峰之顶,宛有反照之色”,这种境界是很难达到的。又如元代黄公望的名作《富春山居图》,以苍润洗练的笔墨和优美动人的意境,画出自杭州至桐芦的富春江上的旖旎风光,全卷群峰竞秀,江水泱泱,近山远岸,秋树怪石,随着画卷的展开,忽而如置身于富春江上,忽而进入苍??峻岭之中,忽而又豁然开朗,山脚水滨,凉亭土阜,处处可游可息,扁舟垂钓,野凫游嬉,令人心旷神怡,体现出画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倪瓒的《容膝斋图》表现出山野水滨、秋林亭子的清幽境界。明代沈周的《庐山高图》是沈周为自己的老师陈宽祝寿而作,他用庐山象征老师的崇高人格,实际上正是作者本人思想境界的体现。他运用王蒙的笔法,以高度的想象与技巧,集中地表现了这一雄伟瑰丽的名山形象。近景的坡头上有一人迎瀑布而立,比例虽极小,但非常引人注目,画上的题诗气势豪迈,思潮驰骋,感情奔放,把老师的为人与大自然景象联系起来,结尾两句“公乎浩荡在物表,黄鹄高举凌天风”,充分表现出作者追求的最高理想境界。清代山水画大师石涛的作品《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山水清音图》、《淮扬洁秋图》、《黄山八胜册》等作品,构图新奇。无论是黄山云烟,江南水墨,还是悬崖峭壁,枯树寒鸦,或平远、深远、高远之景,都力求布局新奇,意境翻新。笔情恣肆,淋漓洒脱,不拘小处瑕疵,作品具有一种豪放郁勃的气势,以奔放之势见胜,为后人之楷模。      意境是“情景交融”      意境是画家描绘景物、表达思想感情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这种艺术境界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画家主观思想、情感、意志中的“意”与客观对象的“境”相交融的产物。这种境界凭借有限的视觉感性形象,在“虚实结合”、“以形传神”、“气韵生动”中诱发联想与想象,使欣赏者在“不尽之境”中受到感染,产生共鸣。以一幅画来说,画家的思想感情和表现对象有机的结合,创造出画面上的艺术形象,这个艺术形象已经不是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形象,而是注入了画家的思想感情,经过“迁想妙得”、“惨淡经营”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形象,观者从这些作品的形象中联想、想象感受到某种意味,某种情怀和境界,就是这幅画的意境。   意境强调情景交融。意与境相交融又相辅相成,没有高尚的立意,则“境”就没有生命,相反有“境”却无“意”之妙,意则难以体现。因此,以意造境、以意写境是中国画传统精神的实质,也是中华民族特色的一个重要标志。北宋郭熙的《关山春雪图》画面雪峰直插天际,层峦叠嶂,覆雪皑皑,山腰阁楼里的水磨被涧水带动,又使静谧的画境顿添欢快活泼之感,此图为雪景,故皴笔较简,阴霾的天空以水墨洪染,景简意深。清代的弘仁的画描写黄山真景,层岩陡壑,老树虬松,奇险秀丽,立意构图新颖不落俗套,所绘松石千姿百态,独具一格,成为新安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在我国传统观念中,山、水是祖国的象征,因此,画家描绘的景色,就有了一定的思想感情的寄托。所谓:“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一草一树,一丘一壑,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之所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