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庄子虚无主义价值观.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庄子虚无主义价值观

浅谈庄子虚无主义价值观   【摘要】对于价值观问题,庄子从否认主流价值开始,最后否认一切价值,走向了虚无主义。而理性主义的态度应该是既承认主流价值,同时也不否认多元论。   【关键词】审美观;伦理观;虚无主义;心灵自由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尽管价值观有不同的划分方法,究其核心问题,是审美和伦理问题。相对于认识论的客观标准问题,价值观在本质上是主观的标准。对于庄子在认识论上的怀疑主义,人们的看法比较一致。怀疑论属于认识论的范畴,这一问题只能在认识论范围内解决。如果用价值观来佐证庄子的怀疑论,会使问题变得似是而非。只有将庄子的价值观和认识论分离,   我们才能厘清庄子的思想体系。      一      人的内在需求是构成一切审美的基础,所以说,审美问题属于价值问题。对于一个审美对象,究竟美与不美,是以人的内在标准为前提的。人的内在需求会因人而异,因而人们会表现出不同的审美价值取向。鲁迅说:“贾府里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1]在一定程度上,鲁迅在审美问题上是坚持相对主义的。和相对主义不同,不乏有人在审美上坚持绝对主义,典型的就有形式主义美学和苏珊#8226;朗格符号论美学。比如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就试图在几何关系中寻找美,18世纪英国艺术理论家荷迦兹提出,美是由形式的变化和数量的多少等因素相互制约产生的,启蒙运动时期德国艺术家文客尔曼声称,真正的美都是几何学的。形式主义美学在本质上是把价值问题真理化、科学化,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符号论美学试图探索跨文化、跨历史的审美形式,最后被证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如果用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来归类庄子的美学观,毫无疑问,庄子的美学观首先属于相对主义范畴。   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齐物论》)   咸池九韶之乐,张之洞庭之野,鸟闻之而飞,兽闻之而走,鱼闻之而下入,人卒闻之,相与还而观之。(《至乐》)   价值问题本身就是多元和主流的统一,所以,庄子在审美问题上以相对主义立论,有其合理的一面。如果放在具有东方专制文化的背景下,庄子的相对主义更是难能可贵的。   在庄子看来,既然审美意象不具有绝对性,那么在这一方面的偏执是没有必要的。因此,“得意忘象”是庄子审美上的题中应有之义。   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过乎!(《德充符》)   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使日夜无?S而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是之谓才全。”(《德充符》)   在现实的人生中,声色犬马确实是一种陷阱。超越“形式”走向“心灵”,也可以说成是一种解脱。由此而引发,庄子的“以丑为美”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无论是美的执著还是丑的执著,皆停留在皮相层面。   ?支离无?说卫灵公,灵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肩肩。瓮大瘿说齐桓公,桓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肩肩。(《德充符》)   这种矫枉过正的走向,不是庄子的核心思想。不期精粗、不期美丑才是庄子的核心思想。如果我们能够从庄子审美问题上的相对主义出发,避开“以丑为美”审美观对问题分析的纷扰,我们就不难理解庄子在审美问题上的最终归宿。   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山木》)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知北游》)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天道》)   从摆脱感性形式走向心灵体验,本质上是一种精神超越,庄子哲学,是纯粹的心灵哲学。然而,离开感性形式,是不能谈美的。一旦走上纯粹的心灵体验,审美问题则走向虚无主义。不抛开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我们是无法理解庄子的美学思想。庄子讲审美,不是为美而美,更不是为艺术而艺术。他试图通过审美上的不确定性,论证审美问题上的虚无主义,最终让心灵从审美的陷阱上解脱出来。因此不难理解,庄子为何不单独谈论美的问题,更不象孔子,热衷于音乐和诗。      二      庄子在伦理问题上的虚无主义态度,和老子是不同的。老子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通巧弃利,盗贼无有。”(《老子》第十九章)老子立足于当时的社会现实,批评道德教化的脆弱。如果说,老子在伦理问题上的虚无主义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的动机,那么庄子的伦理虚无主义则走向超功利。庄子比孔子晚一百五十年,以周礼为核心的伦理价值进一步沦落。孔孟时代,人们多少有一些救世心理。到了庄子,人们渐渐绝望了。   庄周闻其风而悦之。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词,时恣纵而不傥,不以奇见之也。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人世间》)   彼窃钩者诛,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