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威远江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和对策.docVIP

浅谈威远江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和对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威远江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和对策

浅谈威远江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和对策   摘要: 介绍了云南省威远江省级自然保护区概况,论述了云南省威远江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针对其不完善之处,提出了加强此方面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X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5)01-0005-04   1 引言   在我国,自然保护区是指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地域及其他为了科研、教育、文化娱乐目的而划分出的保护地域的总称。自然保护区不仅拥有丰富的动植物物种和群落,还保存着这些物种赖以生存的环境。而处理好保护区的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对此进行了综合性的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2 云南省威远江省级自然保护区基本概况   云南威远江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中南部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益智乡境内。保护区地理坐标位于北纬23°06′~23°17′,东经100°31′~100°35′之间,总面积7704hm2。   2.1 地质地貌   2.1.1 地质   从地质构造上,保护区位于“兰坪――思茅褶皱带”南部的“景谷――勐腊褶皱系”内,属“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大地构造性质属地槽褶皱系范畴,地层大部为杂色、红色复陆屑沉积建造。次级构造单元有营盘山向斜、大梁子断层、马勒渡断层。   保护区及附近地区出露的地层和岩石类都比较简单,地层以侏罗系、白垩系出露最为广泛,岩性以海陆交互相和陆相红色碎屑岩为主,如紫色、紫红色砂贞岩、粉砂岩、砂质泥岩等。   2.1.2 地貌   无量山自北向南进入景谷后,山势显著降低,保护区范围属“普洱宁洱盆地山原小区”内无量山的一部分。西部是高耸的呈南北向延伸的山脊。北段是威远江与其支流四十八道河的分水岭,南段是威远江与其支流麻黑河的分水岭,威远江由北向南围绕保护区东北及东部、东南部边缘,其支流发育于保护区西部的山脊附近,沿着倾斜的地势自西向东汇入威远江。区内最高点为大梁子主峰,海拔1734m,最低点在徐汉河与保护区边界交汇处,海拔为815m,相对高差为919m。   地貌特点为层状地貌发育,河谷、中山、夷平面、剥蚀面镶嵌分布。山谷相间,地表崎岖,不同程度的深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谷深、坡陡、谷底河床狭窄的特点。   保护区及附近主要地貌类型以山地、河谷为主,山地上还镶嵌着一较小的微地貌类型,主要包括夷平面、剥蚀面、冲积扇、洪积扇、河谷地貌、喀斯特地貌等。   2.2 气候   2.2.1 气温   保护区所处纬度低,在北回归线以南,按云南省气候热量带区划为南亚热带。基带气候类型为低纬高原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保护区距县城61km,气候与县城存在较大的相似性。年平均气温为20.2℃,最热月均温24.81℃,最冷月均温13.0℃,极端最高气温38.6℃,极端最低气温0.2℃,≥10℃积温7356.6℃。   2.2.2 光能   年日照时数2011.2h,年日照百分率46%,年太阳总辐射量5342.3(MJ/m2),各季节太阳辐射能相差不大,形成日较差大,年较差小的气候特点。   2.2.3 降水   多年平均降水量1278.7mm,降雨丰沛,是省内多雨区,一年内干湿季明显,11月~翌年4月受来自西亚的温暖干燥的南支西风急流控制,降水少,形成长达半年的旱季,降水量173.8mm,仅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3.6%。5月~10月受来自孟加拉湾西南季风暖湿气流控制,降水量大,形成长达半年的雨季,降水量达1104.9mm,占全年降水量的86.4%。   2.2.4 气候特点   降水丰富,干湿季分明,雨热同季。夏秋季节,温度较高,降雨丰富。空气和土壤都很湿润,相对湿度在80%~85%之间,水分和热量资源有效性高。冬春季节,温度相对偏低,降雨稀少,空气和土壤较干燥,相对湿度在63%~79%之间。气候垂直变化明显,以垂直递减率推算,从海拔815~1734m,年均从20.7℃降至16.3℃,森林植被变化明显。保护区年干燥度为1.00,属湿润型气候。   2.3 水文   2.3.1 境内水系   威远江是澜沧江一级支流,与两岸汇入支流呈直角相交,形成格网状水系。威远江降水量比较丰富,其干流具有典型山区性河道特征,深切河曲发育,加之新构造运动强烈上升,下切侵蚀非常强烈,河床比降都很大,至昔俄村则是峡谷呈“V”型。   威远江支流包括经保护区注入威远江的主要支流有四十八道河,其他还有双榴子箐、白薯地河、盐水箐、哪朴箐、蛮耗河、牛屎河、徐汉河等13条。地下水类型有基盐裂隙水和碎屑岩类层间孔隙裂隙水,比较丰富。   2.3.2 径流季节变化   河川径流以雨水补给为主,约占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