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异化归化翻译策略在翻译实践中运用.docVIP

浅谈异化归化翻译策略在翻译实践中运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异化归化翻译策略在翻译实践中运用

浅谈异化归化翻译策略在翻译实践中运用   摘 要:译者是翻译工作的主体,具有译者主体性。译者本身会因为对翻译目的的不同认识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或翻译原则。本文主要浅谈不同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对异化(直译)、归化(意译)翻译策略的运用。   关键词:译者;异化;归化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08-0211-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3.054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及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翻译作为一种传播文化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凸显出自身的重要性。受人类认识发展的一般辩证规律的支配:只要翻译实践进行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随之产生翻译理论(陈福康,2011)。所有的翻译理论都是译者在漫长艰辛的翻译实践中得出的,这些理论反过来又会指导后来的翻译实践。而译者是翻译工作的主体,具有译者主体性。译者本身会因为对翻译目的的不同认识采用不同的翻译理论或翻译策略。本文主要浅谈不同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对异化、归化翻译策略的运用。   在过去的文学翻译(汉英)中,对中国文化的处理主要有两种手法:以源语文化为认同的异化(foreignization)原则和目标语为归宿的归化(domestication)翻译原则(金惠康,2003: 89)。也就是说异化和归化是一对矛盾,异化要求忠实原文作者,而归化要求贴近读者,迁就读者,尽可能地把源语行为模式纳入译文读者的文化范畴。还有学者认为:在结构主义翻译理论中,“异化”“归化”分别取代了“直译”“意译”(董明,2011: 114)。译者是翻译主体,应该根据翻译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做出判断,是要忠实于作者还是要靠近读者,从而决定采用异化策略还是归化策略。   以下这段文字摘自季羡林《游唐大招提寺》,主要讲述中国唐代和尚鉴真不辞劳苦,东渡日本传播佛经的故事。笔者和参考译文译者分别采用了不同的翻译原则。笔者主要运用了归化翻译原则,以读者为归宿;而参考译文译者钱炜1、林珍珍2主要采用了异化翻译原则,以贴近源语作者为归宿。但个别句子也倾向于归化或意译。   ①鉴真爱不爱日本人民呢?②他当然是爱的。③他怀着满腔炽热的感情爱日本,爱日本人民。④他同中国人民一样,深深地体会到中日两国人民的亲密关系,决心为日本人民牺牲自己的一切,把他认为能济世度人的佛法传到日本去。⑤为了日本人民的幸福,他毅然决然离开了自己的祖国。⑥在当时想到日本去,简直难于上青天。⑦今天讲一衣带水,形容两国邻近,非常轻松,非常惬意。⑧然而海中波涛滚滚,龙蛇飞舞,用木头造的船横渡,其艰险决非今日所能想象。⑨鉴真尝试过几次,都失败了,最后终于九死一生,到了日本。⑩如果对日本人民不抱有最深沉的爱,能做到这一步吗?   笔者译文:①Did Jianzhen love Japanese people? ②Of course he did. ③He harbored passionate feelings for Japan and Japanese people.④Like other Chinese, he felt, from the bottom of his heart, the intim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and was determined to devote himself heart and soul to spreading to Japan the Buddha tenets which he believed would relieve the people of Japan. ⑤Therefore, for the happiness of Japanese people, he left China for Japan resolutely, ⑥which was thought to be almost impossible at that time.⑦Today, when talking about “the narrow strip of water”, we refer to the easy access to a close neighbor. ⑧But the sea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was roaring with rolling waves. Even today we can’t imagine how hard and dangerous it was for Jianzhen to cross the sea in a wooden boat. ⑨He t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