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荀子礼乐同构思想
浅论荀子礼乐同构思想
荀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对中国文化最重要的贡献就在于,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礼治模式的基础。中华民族是一个礼乐之邦,荀子的礼治和乐论思想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这种传统的源头。
“礼”,《说文解字》谓之“所以事神致福”者,指出礼本是祀福祈神的仪式;而“乐”是祭祀时与礼配合的歌舞诗赋的总称。礼以祭神,乐以娱神。祭祀不同类型和级别的神灵有不同的礼和乐,礼、乐均为连接神人的产物。换言之,礼乐本为一体。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各家自立其说寻求出路。荀子承接孔子恢复礼治、捍卫雅乐的理论主张,为了汇集道墨法诸家的毁乐观点。他具体阐发了礼的价值、发生、本质等,同时他也探讨了乐的根源、本质和功用,写出了著名的《乐论》。由此出发,我们试探讨荀子的礼乐“同构”思想。
一、礼乐同功:治人治世
夏商周三代都实行礼治,礼是其治理天下的政治制度。荀子借助于人们崇拜先王、崇拜古史的心理,通过证明礼是先王之道而证明礼的价值。他认为先王之道的内容无非是“等贵贱,分亲疏,序长幼”(《荀子?君子》),其实质就是礼。在证明乐的价值时,荀子仍运用同一思路,又认为乐是先王之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拥有永恒的意义。
第二,荀子从立国之本的高度阐明礼是治国之道。他没有明确的把乐也说成治国之道,但是。在荀子的视野中,礼乐的价值是等同的。一方面。礼规定社会等级结构,是处理家庭内部人与人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处理阶级关系和一般关系的根本原则,它确保了社会的长治久安。“君臣不得不尊,父子不得不孝,兄弟不得不顺,夫妇不得不欢。少者以长,老者以养。”(《荀子?大略》)。如果丧失了礼。则“无君以制臣,无上以制下,天下害生纵欲”(《荀子?宥国》)。另一方面,乐也是协调君臣、父子、兄弟、长少等关系的最佳方式,乐在宇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乡里族长之中,长少同听之,则莫不和顺。(《荀子?乐论》)。这里体现了乐同礼一样具有调和人际关系的功能。另外,乐还具有和礼一样的治国功能。荀子说:“乐者,出所以征诛也。人所以揖让也。”(《荀子?乐论》)。征伐和揖让(治国的内与外两方面),其目的都是为了使人们遵从礼乐制度。
荀子还论及礼与乐同样具有对人生的重要性。他认为礼为人生之道,要求处于不同等级的人都要严格遵守礼的规范立身处世,做到敬、孝、悌、慈、惠。这种规范延伸到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这在(《荀子?修身》)中有细致的描述。同样,论及乐的重要意义时,荀子说:“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易。”认定乐能迅速深入陶冶人的情操,教化人的性情。使人和顺,从而从根本上移风易俗。
以上论述说明,礼乐目标一致,价值相同。都是政治性存在,为政治统治服务,发挥治人治世的功用。
二、礼乐同源:因性缘情
荀子在探究礼的存在根据时,特意分开天人。从人类本身去寻找原因。因而就引出了他著名的人性恶的论断。他举出人生诸多好利恶善、损人利己的事实,揭露人情欲的满足必然会酿成许多灾难性的后果,确证人性人情指向“恶”,从而引发了礼产生的必然性。《礼论》篇曰:“‘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性恶》篇曰:“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在这里,荀子论证了人性恶是礼义兴起的必然原因。
在探讨乐的根源时,论证思路相同。人性内容包括感官功能和感官欲望,包括耳的音声清浊之辨,声乐好恶之分等。荀子认为:“声乐甚大,……臣诸侯,一天下,是又人情之所同欲也。”他认为对声乐耳目之欲是“人情之所必不免也。”亦即说,乐产生于人的本性需求。因此,蒋孔阳在其研究中说到,“荀子认为音乐是从人性本身的需求中产生出来的,是顺乎人情合乎人性的需要。”《乐论》中,荀子对这个观点有了进一步的发挥: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故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文足以辨而不使其曲直、繁省、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使夫邪污之气无由得接焉。”
这段话正说明乐根植于人性恶存在,同时也说明了人们要选择有利于社会秩序道德风化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快乐之情,那么乐正是这样一种方法手段。简言之:乐源于人性,为化育人性而存在。
有上述论述可知,荀子认为礼乐皆根植于人性。并说明礼产生于制约人性的需要,是外在的制度规范,乐产生于化育人性的需要,是内在的道德教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鸟道专题——吉林省候鸟迁徙通道大图(1.4x1.4米).pptx
- 重介选煤厂工艺流程与关键技术.pptx VIP
- 2025《污水处理工艺的水处理厂总体布置设计案例》2100字.docx VIP
- 场内机动车辆特种设备主要类别安全风险管控责任清单参考.doc VIP
-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docx VIP
- 建筑给水铜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CECS171:2004.pdf VIP
- 人工智能(AI)技术赋能美术课程的研究.pdf VIP
- 2025年秋江苏开放大学《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第一次作业答案.pdf
- 石油化工行业既有建筑物抗爆涂层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pdf VIP
- TCECS1048-2022 建筑外围护结构抗风设计标准.pdf VIP
文档评论(0)